课件编号13180893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5章 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0306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生物,七年级,上册,5章,5节
  • cover
第5节 运输作用 一、教学目标 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运输有机物的部位,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位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难点: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三、教学过程 ⑴“有机物的运输”的探究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吸引 创设情境、设问①发放烤甘薯块根,让学生品尝味道,分析其主要有机成分②设问:甘薯块根中的淀粉来自哪里?③追问:叶产生的淀粉等有机物通过哪种器官运输至根?(茎)④过 渡:茎的哪部分运输有机物?(抛出核心问题并出示木本茎结构图) ①学生品尝、回味甘薯的甜味,推断: 甜味甘薯含有淀粉②推断1: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③推断2:连接根和叶的茎能运输有机物④猜想:有机物运输部位在韧皮部(或木质部)。 激趣、产生求知动力,通过提问诊断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探究 怎样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到现实中寻找答案--出示枝瘤)①观察枝瘤并寻找切口上下方的差异。②追问:为什么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给出如下提示,引导学生思考)。a,瘤是什么   b,瘤状物内的细胞数量如何变化?c,瘤状物部位的有机物是否过剩? d,瘤状物部位的有机物来自哪里?e,有机物能运输到切口下方吗? 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的。 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而切口下方无显著变化。②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内查字典了解“瘤”的本质, 解答并交流前三小问的答案。通过交流发现:植物的有机物来自叶片光合作用;剥去树皮后,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说明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位于韧皮部。 提供递进性的问题串,间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分享探究结论。 解释 ①水果增产有绝招:果农将果枝剥去一圈树皮,增加水果的产量。②提问:环剥果枝为什么能增产?③解释农业上的整枝现象。 学生组内交流。②质疑,再运用枝瘤实验获得的概念分析:环剥果枝是有机物储存在果实里,从而增产。③拓展:调整果枝的光路、水路等措施,有利于给果实通水、通气 、通光、通有机物营养,从而使水果增产。 学生把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用自己的语言,并以之科学解释生产实际现象,从而理解所获得的概念。 ①播放视频—红豆杉在哭泣(为获取红豆杉树皮中的抗癌物质紫杉醇,大批红豆杉树皮被剥皮而死。重要信息:红豆杉树干被剥皮一圈后就死亡。)②提问:红豆杉的厄运对你有何启迪?③思考:木质部能运输有机物吗? ①观看视频②交流心得:义不容辞地保护植物的多样性。③加工:排除有机物在木质部运输的可能性,形成核心概念: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只存在于韧皮部。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加工 教师出示上述概念图 小组合作,完成有机物运输的概念图,对各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精细化加工,理清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一个陈述句表述核心概念“在植物的茎内,有机物在韧皮部的筛管里自上而下的运输。” 在抽象的概念图中去应用、验证和巩固所获概念,并加工形成核心概念。 评价 反思:甘薯的淀粉如何从叶运输到根?提示:草本植物的茎没有韧皮部,以白芹菜为例说明,同时过渡到探究无机物的运输。 讨论交流总结:有机物通过茎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 评估学生已经改变了的思维和行为。 ⑵ 水和无机盐运输的探究过程 上节实验课进行甲乙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照甲与乙组,发现有木质部就可以进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无法否认韧皮部参与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所以有必要以甲、乙二组实验为基础上,讨论设计并实施丙组(剥掉木质部)实验,本课记录并分析甲、乙、丙组的实验现象。教材实验选用的材料为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的导管存在于什么部位?教材仅配置一幅草本植物玉米的茎横切面图,且无文字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