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212355

【素心素养教案】13 桥 第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318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案,素心,素养,第二,课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桥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桥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读描写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象老支书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回读描写环境的句子,紧扣课文题目“桥”,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语言应用:读懂课文,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思维能力:熟读课文,领悟环境描写以及“意外法”的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小小说的表达特点。 审美创造: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人公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 通过品读描写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象老支书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回读描写环境的句子,紧扣课文题目“桥”,进一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描写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想象老支书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引入课题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洪水páo xiào(咆哮)着,木桥shēn yín(呻吟)着,他脸上tǎnɡ zhe(淌着)雨水,用shā yǎ(沙哑)的sǎnɡ yīn(嗓音)喊道: “大家跟我走! ”2、词语辨析“惊慌”“惊惶”【相同】都有“因吃惊而紧张”的意思。【区别】“惊慌”多用于形容行动的慌张;“惊惶”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例句:①她想起忘记带准考证,顿时惊慌起来。②地震让同学们感到惊惶,他们站在操场上不知所措。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看得见的桥,如∶木桥、石桥、铁索桥;也有看不见的桥,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继续学习《桥》这篇课文。整体把握自由读课文。思考:概括本文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着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三、品读释疑(一)学习第1至4自然段1、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2、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了山洪的什么特点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洪比喻成“一群受惊的野马”。写出了山洪声势之浩大、速度之快,“咆哮”““势不可当”写出了山洪的来势凶猛。 3、第3自然段,最后两句话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前一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后一句写人们的表现,"疯了似的折回来”写出了人们慌不择路的情景。 学习第5至13自然段第8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因为老汉先村民来到木桥前,却漫有夺路逃生,可见是一个先人后己、含己为人、大公无私、为民着想的好书记。他的这些崇高品格早就深植于村民心中,受村民拥戴。老汉在村民心中的戚信像一座山那样高大巍吨蟾。学习第14至23自然段第国段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和人们的 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同时也为下文木桥的倒塌和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铺垫。第国段“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和第围段“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等句子都属于自然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烘托水势汹涌、情况紧急的情形,渲染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3、第20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老汉对儿子的爱。 “推”宇最能表现出老汉对儿子深沉的爱。先前把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此时将儿子推上木桥,这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饱含着老汉的无私与大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