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252874

湘艺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十课叮铃铃

日期:2025-05-1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8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十
  • cover
《叮铃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合唱曲目,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湘西苗族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的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出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前奏欢快的气氛为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一、二乐句在旋律和节奏上基本相同,带有陈述的性质。第三乐句,突然出现了短小的动机. 并配以间奏,是铃声与回声的模拟。是对前面听到的吆喝声和铃声做了肯定的回答。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5”音可视为地方特色音。 学情分析: 1.学生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合唱歌曲有《清晨》、《如今家乡山连山》,具备合作简单二声部演唱能力。 2.前倚音、下滑音、渐强渐弱等都是教材已接触过的旧知识,唱法已有所掌握。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演唱《叮铃铃》,初步感受湘西苗族民歌的特征。   2.能在牧羊人赶羊的情境中,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二部合唱,音准、节奏正确。 4.在体验和表现歌曲情绪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准确演唱歌曲,表现出放羊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风格,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钢琴 多媒体 一、 随着音乐去旅游。 1.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也真想用我的双脚去丈量地球。但这似乎很难实现。不过你们这么爱看书,书本就装下了整个世界。其实音乐也是一样。音乐可以把世界各地的景色带到你的面前,还能让你身临其境。音乐还像各个地方的美食一样,有着独特的风味,我们来好好品尝? 师:听,音乐把你带到哪儿了?你品到了什么味道? 师唱《卓玛》《我是草原小骑手》 生描述。 二、 感受歌曲中苗族的风情。 (一)生自主感受,师揭晓答案。 师:今天,我们要到湘西苗族,看看这里的山水,看看苗族的风情。哇!来深深地呼吸一下,豁然开朗! 出示苗寨风光,播放《苗岭的早晨》。 (二)开嗓练声 生喊。 (二)认识和表现苗族的音阶调式特征。 过渡:听,苗族的牧民们的一边放羊,一边唱牧歌《叮铃铃》呢! 1. 发现苗族密码 A师:听听歌曲的哪一个字听起来特别有苗族的味道,学着哼一哼。 B师:你听到了,就用一个苗族的动作表示?女生斜拍手,男生斜头。 C问:什么音乐符号起作用呢?# 在起关键作用。 2.认识#号。 师:没有升号时唱5,音加上#号,就要比原来升高半个音。本小节有效。(弹琴) 唱 #5 65 3 2. 一二两句,师生接龙练唱。 A师生接龙唱谱。全体+个别孩子接龙。 B完整唱一二两句谱,前倚音-苗族音乐的第二特点。 C唱词 4. 歌词写的景色好美,我们试着把词填进去。难点:飘白 ——— 。 动情地唱前两句。 三、 赶羊部分难句学习 过渡:品味完苗音的味道,我们来看看高低起伏的群山。 (一) 练习基本音符 3:低矮宽广 6:在半山腰 i:山顶清脆嘹亮。 3:高亢 跟琴,边打柯达伊手势,边唱。 顺序唱———打乱唱———保持单音,交替音合唱。 (二) 前两小节视唱、合唱练习 1.出示: 3 6 ︱ 6 i 3 3 ︱ 6 6 问:哪儿特别不容易唱? 2. 慢速合唱  蓝 3 6 6 6 ︱ 6 i i i 橘 3 3 3 3 ︱ 6 6 6 6 交换练习 3. 有弹性地演唱 出示图谱 师:你能唱出这种感觉吗? 4.猜这两句描绘了什么 师:牧羊人怎么赶羊?憨态可掬,呆萌可爱的小羊怎么跑?怎么跳上山坡? 生模仿 判断哪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