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01923

大象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3《空气的流动》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40459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象,空气的流动,PPT+,15张,课件,上册
    (课件网) 空气的流动 新课导入 冬天,很多同学家里都是用暖气片来取暖的。你注意过吗?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 一、提出问题 从烟的方向能判断空气流动了吗? 没有外力,是什么让空气流动起来的呢? 二、猜想假设 用下面的装置模拟一间房子,蜡烛相当于房间里的暖气片。猜一猜,蜡烛点燃后,“房间”里的空气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收集证据 1.准备好一个蜡烛盒、一张透明塑料膜、一个纸盒、一段蚊香、一卷双面胶和一束纸条。 做风的模拟实验 三、收集证据 2.在纸盒的两个侧面各打一个圆洞。 三、收集证据 3.点燃蜡烛后,将蜡烛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纸盒。 三、收集证据 4.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观察空气的流动。 三、收集证据 “风的形成”。 三、收集证据 5.画图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 原来,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三、收集证据 实验现象:点燃蜡烛后,发现烟不再向上飘,而是顺着小孔向蜡烛处流动。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你发现了什么? 四、巧妙的设计———风门 为了控制炉子里煤炭燃烧的火力,人们在炉子的下方开了一个口,并在口上安装了一个小门———风门。门开得大一些,流进炉子里的冷空气就多一些,炉子里的火也就会旺一些。 谢 谢3 空气的流动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 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空气的流动》一课是《科学》教材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中的第三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理解风的成因。本课是继《热空气》一课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热空气的进一步研究,主要是研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同时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风的研究,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特别是推理想象的能力。 在一年级,学生已认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无色透明、花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学生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些知识储备对本课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前一课热空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本课,与前面的知识有沿袭性。 学生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能力还有所欠缺,具有初步动手制作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成熟,同时学生在设计实验,记录、分类、小组合作意识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初步具有可逆性的意识。但此时还十分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因此仍需要大量的实物,更需要实验、分解、同化等支撑,同时还需要进行归纳概括。语言及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基本维持在15-20分钟。言语发展水平方面,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书面语言刚刚涉及。应通过接触现象、记录现象及猜想、发言汇报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能力。 学生知道冷热空气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风的存在与它们有关,但对空气具体的运动不了解,对风形成的原因了解微乎其微,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2)发展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