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22535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91“德”“才”双翼翔九天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7次 大小:32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 cover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 (第91期) 主题:“德”“才”双翼翔九天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发布,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迅即席卷全国。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民众逐渐认识到,“双减”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材料二: 2021年10月21日晚,著名钢琴家李云迪,因涉嫌嫖娼被北京朝阳警方行拘。这一事件引发舆论震动,并不断发酵,对于他的惩罚正纷至沓来。究其原因,只能说,做人德为先的人生准则被他抛诸脑后。李云迪事件,包括不久前连续爆出的当红明星丑闻给所有艺人敲响了警钟,也给所有立世之人敲响了警钟。颜值不是挡箭牌,才艺也不是护身符。做事先做人,千万别失德。 材料三: 疫情,仍在被关注。2021年10月31日,甘肃3名17岁学生确诊,他们的流调轨迹,让全网都红了眼。流调显示,他们均曾参加核酸采样志愿服务至凌晨,有人甚至是通宵。他们还只是孩子,但疫情到来,这群才17岁的学生,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成了灾难前挺身而出的年轻人。他们有担当、有勇气、有热血,挑起了时代的脊梁。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阐释你对“德和才”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一提供大背景,“双减”目的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材料二讲人物事件。反面材料。李云迪有才失德,德不配才。 材料三讲学生事件。正面材料,年轻人,有德有才,德才兼备,德高于才。 学生需通读三则材料,在把握三则材料内容指向命题意旨的基础上去展开个人对“德与才”的看法和理由。 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思辨写作能力,写作过程中重在论述德与才的思辨关系,不宜偏颇一方论利弊,或者单纯喊口号倡做法。 行文结构需清晰呈现出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德先于才,德是才之根本与主导;才在德后,才羁辔于德才不危害。才无善恶,德有高下,德为先,是根本,是主导;才在后,才有大小,无好坏,德却有好坏,社会要往好的方向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德来主导。有德无才易为庸,有才无德沦为奸,德才兼备方为上。 立意: 1.要成才,更要蓄德。 2.德才兼备,不可偏废 3.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佳作赏析】 “德”“才”双翼翔九天 有才令人羡慕,有德让人尊敬,德才兼备者才会受人崇拜。 才,很重要。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古有秦桧、和绅,今有成克杰、胡长清,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那么,德与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