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22852

青岛(六三)版数学六上 5.2圆的周长 教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522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青岛,六三,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 cover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青岛2011课标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第一次给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依据课标,“圆的周长”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充分动手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教材创设了一个“天坛”的简单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并用“绕线”、“滚动”等常用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高年级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迁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下,利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并会求直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对圆的周长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究发现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文化渗透,激发学生情感。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充分放手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及对圆周率的正确理解。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探究法、猜想法、转化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不同直径的圆片、直尺、细绳、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周长。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今天咱们一起到北京的天坛公园去看看,那里有很多的圆形建筑呢!(课件出示天坛图)瞧,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祭天台和祈年殿。仔细阅读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祭天台上层的周长是多少? 生2:祭天台中层的周长是多少? …… 2.学习圆周长的概念。 求祭天台上层的周长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什么叫做圆的周长?谁能上来指一指。 课件演示: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从现实问题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交流讨论,巧妙转化。 1. 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测量的方法。 讨论:利用绳子和直尺,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小组合作,学生展示。 多媒体演示: ①绕绳法。用绳子绕圆一周,作好记号,然后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②滚动法。先在圆上作个记号,然后把圆沿直尺滚动一周,就得到了这个圆的周长。 2.转化法。 问: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圆的周长这条曲线巧妙的转化成了一条什么?(线段)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法) 3.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都不错,可是如果要得到高大的建筑物的周长,比如:(课件出示)这是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有一道圆形围墙;这是被称为“天津之眼”的摩天轮,它的框架也是圆形的,用刚才的方法去测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用测量的方法有时也能解决,可是太麻烦,那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