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32145

18. 牙蛀了(教案)沪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99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牙蛀,教案,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
  • cover
课题:牙蛀了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想象) 年级:一年级 教材:上教版 -- 教材分析:《牙蛀了》是第八单元《让牙齿更健康》中的第一节课,让学生体会蛀牙的痛苦,知道蛀牙的原因,夸张嘴巴及表情,创设嘴巴里的世界的情境,以期达到体验画想象画的乐趣及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牙齿都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注意观察,通过设置了解蛀牙的原因的生活情境,感受蛀牙后不同表情人物的五官变化。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虫子在嘴巴里情景,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牙痛时脸部表情的画法,能表现夸张的嘴巴及有趣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蛀牙时的痛苦表情的描绘,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画想象画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面部痛的夸张表现。 难点:嘴巴里的有趣故事。 教学设计思路: 《牙蛀了》是小学低年级新版美术教材内容,本课是针对每个学生最熟悉但又不太注意观察的“牙齿”作为教学对象,让学生注意发挥想象牙蛀了以后细菌在嘴巴里活动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出有趣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具体的设计内容: 围绕媒体的综合使用,挖掘教材内容。 1. 本课的构思以二期课改的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美术知识技能为基础,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鼓励奇思异想,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个性的差异。 2. 在整节课中贯穿了小品、录像、PowerPoint课件、实物投影仪、VCD等多种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蛀牙的痛苦,掌握面部痛的夸张表现,是通过小品的表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面部疼痛的感觉,再通过实物投影当场绘画表现出来,一步步层层推进都是借助了多种媒体,最后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解决本课的难点,每个学生都画出了自己的想法。 运用多媒体将各学科整合在一起。 1. 美术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整合。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经历浅、知识面窄,但易于激发丰富的联想。在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通过计算机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制作生动有趣、易懂的课件。如将学生长满蛀牙的嘴巴拍成照片做入课件中,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关系,亲近又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2. 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整合。 本课绘画的内容是口腔中的现象,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品、图片等多种形式懂得蛀牙的危害性,口腔中如果长时间不“清洗”,腐败物侵入牙组织,会产生大量细菌,引起炎症,产生疼痛,牙齿经常受侵害会逐渐变黄、变黑,产生龋洞。这些自然学科的卫生知识都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绘画能力。 美术学科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蛀牙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还给家人带来麻烦,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本课学生懂得想给别人带来快乐,首先应让自己健康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导与观察: 1. 教师用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引起蛀牙的原因。 2. 鼓励儿童演示牙痛时的表情。 3. 学生上台表演不同类型牙痛的面部表情。 4. 教师归纳疼痛的不同人物的疼痛表现。 5. 画下牙蛀疼痛的表情。 二、构想与尝试: 1. 观看蛀牙的动画过程 2. 启发想象拟人化的细菌在口腔中的活动。 3. 学生上台简易试画,教师添画。 三、表现与辅导: 1. 让学生知道应该画多大,画面效果才好看。 2. 提示学生突出主题,注意主题在画面的位置。 3. 观看口腔有蛀牙的照片。 4. 出示作业要求:构图适当,表情生动,故事有趣 5. 展示出想象的才能,进行创作。 四、讨论与欣赏: 1. 自己对作业评价优缺点。 2. 作业互评,优秀作品颁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