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蜀 道 难 李白 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唐代诗评家殷璠 一、初读,整体感知诗歌风格 雄浑、豪放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 二、细读,品味鉴赏蜀道之难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边读边品,说说哪些句子特别能体现蜀道难。 (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唐 白居易《琵琶行》 意境之奇 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 武功太白, 去天三百。 孤云两角, 去天一握。 山水险阻, 黄金子午。 蛇盘鸟栊, 势与天通。 --三秦民谣 手法多样造意境 大胆的夸张 瑰丽的想象 神奇的传说 奔放的激情 三、品读,总结升华审美体验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写作目的? 写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直到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写作意图: 1.送友人。 2.赠君王。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 表现对时局的隐慌。 3.描写当时的政治黑暗。 4.抒发对社会的隐忧。(诗人的责任感) 5.送自己。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 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诵读诗歌主旋律感受诗歌整体思路: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常咨嗟!(凶) 开山之难 行路之难 环境凶险 难 意蕴之奇 一番奇语 倾吐一腔幽愤之情, 一副狂态 难掩一颗赤子之心。 奇景奇语发奇调 千古奇诗耐思量 意境之奇 风格之奇 意蕴之奇 雄奇可怖 雄浑豪放 传诵千年 的难解之谜 浪漫主义 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发挥你的想象,用现代文改写《蜀道难》第二 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