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只小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八只小鹅 2.动:我的编创“八只小鹅” 教学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歌曲“八只小鹅”的编创。 2.能用明快、活泼的情绪,轻快而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只小鹅》,并能尝试用合适的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从中体验模仿小动物的快乐。 3.在音乐活动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简单的二部合唱,能注意合唱中两声部的配合,产生合唱中的声部意识。 教学重点: 1.能用明快、活泼的情绪,轻快而有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八只小鹅》。 2.尝试用合适的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各个不同的音乐形象,从中体验模仿小动物的快乐。 教学难点: 1.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歌曲“八只小鹅”的编创。 2.唱准歌曲中的do mi和do do之间的区别,掌握同样的歌词不一样的节奏型演唱。 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简单的二部合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纸、圆舞板(响板)等教具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表演法、探究学习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㈠组织教学: 1.学生整队入教室。 2.师生问好。 ㈡导入教学: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感受了农村的新面貌,今天将有一群来自农村的小动物要与我们共度这一节音乐课,大家看,他们来了! (电脑课件播放视频“快乐的小鹅”,视频背景音乐为《八只小鹅》伴奏乐。) 2.师:哦,原来它们是一群可爱的小鹅,你们愿意跟它们做朋友吗? (生:愿意!)哪些同学能来学学它们的样子? 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模仿鹅的动作。 学生集体起立合音乐模仿表演鹅的动作,课件播放《八只小鹅》伴奏乐。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给予适当的鼓励,并重点表扬能安静聆听音乐及合着音乐动律表演的学生。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把学生带入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合着歌曲节拍用生动的肢体的语言表现鹅的形象,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和韵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 ㈢节奏、声部训练: 1.师:刚刚同学们都用生动的动作模仿了小鹅的形态,那你们能不能再试着边做动作边模仿它们的声音呢? 教师示范诵读⑴⑵节奏,学生模仿练习。 ⑴ X X | X X ‖ 呷 呷 呷 呷 ⑵ X X X X | X X X X ‖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2.师:接下来,我扮演鹅妈妈,请你们扮演鹅宝宝,我们一起来试着来表现鹅妈妈和鹅宝宝一起唱歌时的热闹场面。 师:X X | X X ‖ 呷 呷 呷 呷 生:X X X X | X X X X ‖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3.师:在音乐课上我们可以把鹅的声音美化一下,下面我们来这样唱。大家试一试,是不是更动听了? 鹅妈妈:ⅰ 5 | 6 5 ‖ 呷 呷 呷 呷 鹅宝宝: 5 5 5 5| 5 5 5 5 ‖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教师单手用钢琴模仿鹅的叫声,学生模唱,并带动着表演。(先分声部唱,后合唱,在训练中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4.师:鹅妈妈年纪大了,有点唱累了,大家听听她的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示范鹅妈妈:ⅰ - | 5 - | 6 - | 5 - ‖ 呷 - 呷 - 呷 - 呷 - 鹅宝宝:5 5 5 5| 5 5 5 5 | 5 5 5 5 | 5 5 5 5‖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学生先模仿感受乐句节奏的变化,再演唱“鹅宝宝”的乐句与教师进行两声部练习。 5.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还想再考考大家,如果鹅在远处,它的叫声应该怎么样? 生:轻、小、弱……(师小结:在音乐中我们一般用“弱”来表示。) 师:如果在近处,鹅叫声又会显得怎样? 生:响、大、强……(师小结:在音乐中我们一般用“强”来表示。) 6.师:那“一群鹅从远处慢慢走过来”或“一群鹅慢慢离我们远去”时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尝试说一说:走近时声音“从弱到强”、走远时声音“由强到弱”。 7.学生用声音的强弱来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