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74594

陀螺 (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07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陀螺,教案,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 cover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人民教育-出卷网-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 第3课 陀螺的教学内容。管弦乐曲《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1838—1875)1871年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中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 管弦乐组曲《儿童游戏小组曲》系根据作者所作的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0p.22共十二曲)中的五首小曲改编而成,这五首小曲都有标题:第一曲《进行曲—喇叭与铜鼓》,第二曲《摇篮曲—布娃娃》,第三曲《即兴曲—陀螺》,第四曲《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第五曲《加洛普—舞会》。 《即兴曲—陀螺》,a小调2/4拍,乐曲轻快,表现了孩子们在玩转陀螺时的情景。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聪明伶俐,学习音乐热情较高,但却都停留在老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没有自主的学习习惯。 设计思路 1.导入:列举生活游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开:首先教师播放乐曲《陀螺》,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陀螺”的各种图片;接下来教师播放音乐《陀螺》,让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再接下来 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及作品;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情绪。 3.结束:教师先引导学生再次复听全曲《陀螺》;然后总结本课结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机、音箱、光盘等。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初步预习陀螺第20页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律动和表演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过程与方法:聆听乐曲《陀螺》,感受乐曲欢快的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孩子们玩转陀螺时的欢乐情景,勾起童年的美好回忆。 课时重点 体验音乐中轻快节奏。 课时难点 体验作品欢快的主题,表现快乐的生活,并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师:童年的游戏有很多,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幸福的童年时光。关于游戏的音乐作品也很多,列举以前学过的一些儿童游戏的音乐,《跳绳》《捉迷藏》《快乐的一天》等。 2.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欣赏的是一首描写外国小朋友游戏的作品,这个游戏在中国也很流行的!大家仔细听,猜猜是什么游戏? 学生认真听老师的谈话。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 通过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新知探究 情感体验 1. 播放乐曲《陀螺》,感 受乐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是什么游戏? 生:感觉像旋转的什么游戏。 师:很好,继续说一说你们的体验吧! 生:是不是转呼啦圈? 师:很接近的,这个游戏说出来大家一定很熟悉———是抽陀螺游戏!大家玩过吗? (生:冬天,我在奶奶家玩儿过。 生:广场上就有卖的,用鞭子一抽在晚上还会发亮呢!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 2. 教师出示“陀螺”各种图片。 3.播放音乐《陀螺》,学生积 极参与表演。 4. 出示曲名并介绍乐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乐曲,名字就叫《陀螺》。《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所作的《儿童游戏小组曲》的第三曲《即兴曲———陀螺》,是一首管弦乐合奏。 5. 感受乐曲的情绪,介绍作者及作品。 教师播放乐曲《陀螺》,学生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陀螺”的各种图片。 教师播放音乐《陀螺》,引导学生参与表演。 教师介绍乐曲,学生认真听,理解乐曲的意思。 教师介绍作者及作品,引导学生 感受乐曲的情绪。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表演的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乐曲的意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知探究 再次聆听乐曲《陀螺》。 师生交流。 师: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的...... ) 师:乐曲的情绪欢快,节奏轻快紧凑,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