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378721

4.2 自然灾害的防避 课时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4241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自然灾害,防避,课时,练习,答案
  • cover
自然灾害的防避 一、选择题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由其建立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  ) A.成都的震级小于6.0级 B.长宁县的人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震中位于北京的东南方 D.震源深度位于地壳 2.此次地震预警的技术原理最可能是(  ) A.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提前预测地震发生概率 C.电磁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 D.遥感监测地壳微小移动 3.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①在家可躲在空间较小的厨房 ②在影院,应迅速跑到室外的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 ④走在街上要远离高层建筑、广告招牌、霓虹灯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据媒体介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 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室外避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行驶的汽车上,应迅速下车躲避 B.桥梁一般比较坚固,可以躲到桥底下 C.在百货商场,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躲避 D.高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好,可以选择做躲避场所 5.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历史上,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严重,人们在干流两侧低洼地带修筑了蓄洪区以容纳洪水。蓄洪区内分布着农田及居民点,修建有堤坝、人工堆土筑高而成的庄台、周围修筑堤坝围合而成的保庄圩等设施。下图为淮河干流某蓄洪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早期,蓄洪区堤坝修建较矮的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水位较低     B.节省建设成本 C.便于洪水漫泄 D.建设水平较低 7.蓄洪区启用后,与保庄圩相比,居民转移到庄台(  ) A.人居环境更好 B.容纳灾民数量更多 C.转移距离更短 D.物资的补给更便利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次强震的震区示意图,等震线是指地震烈度相同地点连接的曲线。据此完成8~9题。 8.地震发生后,救援力量投入较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与其他地点比较,丙地开展救灾工作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  ) ①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 ②地势落差大,交通不便 ③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④邻近断裂带,余震威胁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11.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12~14题。 12.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13.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14.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 ②划船去救人 ③游泳去救人 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