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青》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因歌词中有“杨柳叶子青”而得名。歌曲活泼风趣,曲调变化较自由,旋律起伏大,节奏比较跳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曲调为五声宫调式,衬词在曲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形成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杨柳青》,让学生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对民族五声调式有初步认识与了解。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能用扬州方言唱一唱。3.通过欣赏《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愿意走进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1.唱:《杨柳青》。2.听:感受比较女声独唱与无伴奏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两种版本的美妙。教学重点: 感受扬州民歌特有的地方风味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教学难点: 1.注意附点八分节奏的把握。2.“一字多音”的准确演唱。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源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省份的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民歌单元的学习,首先来回味一下同学们喜欢的民歌———1.多媒体播放《打麦号子》。师生复习《打麦号子》。 (击掌数板,数板之前加上师生方言对白。)师:你知道《打麦号子》属于哪种类型的民歌?2.师清唱引出《太阳出来喜洋洋》。师生复习《太阳出来喜洋洋》,并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师:《太阳出来喜洋洋》属于民歌里的山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民歌的另一种类型———,请看大屏幕!3.民歌的分类:号子、山歌、小调。(课件出示)师:我们来唱一唱扬州小调《杨柳青》。(揭题,生齐读课题。)4.初听《杨柳青》。(1)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5.作品简介。二、品味扬州1.赏扬州师:扬州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涌现了大量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铭刻于心的名人名句、美食美景……(采取课前收集、小组汇报的形式。) 第一小组:名人第二小组:名句第三小组:美食第四小组:美景2.听扬州 师:扬州民歌更是独具韵味,让我们再一次欣赏《杨柳青》。 播放《杨柳青》,要求学生聆听范唱,同时思考:(1)歌词有什么特点? (2)歌谱有什么特点?歌谱中出现了哪几个音符? 3.唱扬州 (1)学方言的咬字吐字,用扬州方言读出歌词的韵味儿。 (2)了解民族五声调式,跟琴视唱乐谱。(板书:民族五声调式 1 2 3 5 6 )(纠正音准、节奏) (3)用方言填词学唱。(教师随时纠正学唱中出现的问题。因为高邮就属于扬州地区,预估此处难度不大。) 师:方言的演唱使民歌具有了独特的韵味,那你觉得歌曲哪个部分最能烘托这种热烈的气氛?(衬词) (4)师生练唱衬词部分,明确衬词的意义。师:这首民歌中的衬词在曲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形成了民歌活泼、诙谐的风格。衬词可以起到烘托歌曲气氛,进一步凸显地方特色的作用。 (5)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板书:一字多音)(纠错指导:情绪、音准、节奏) (6)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三、创编表现1.方言激趣。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嘛!你能用扬州方言中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夸一夸大家的歌声吗? (跩、赞、呱呱叫哩、乖乖里个咚,韭菜炒大葱……)2.用扬州方言完整演唱民歌。师:请同学们用扬州方言演唱民歌,并在歌曲的间奏处加入扬州俗语“乖乖里个咚,韭菜炒大葱”为歌曲增添色彩。(提醒速度) 3.加入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4.试着自己创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师可以在xx xo 处加入小镲,增添热烈的气氛。)四、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到位!民歌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不同版本的《杨柳叶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