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 实验准备:焦炭、木炭、纸条、木条、石块、砖块、铁丝、烧杯、铜片、白磷、水、坩埚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引入:投影以上图片导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提出问题: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物体燃烧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呢?请各小组同学把桌上的木条点燃,我们仔细观察。师: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现象?教师出示三根蜡烛和三个打火机,其中一根蜡烛没有烛芯,一个打火机没有火石。【问题实验】你们能用打火机将这三根蜡烛点燃吗师:由此,同学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的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从点蜡烛的情况看,燃烧的确还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看通过我们的研究,你们能否找到这两根蜡烛不能燃烧的原因。 观看屏幕图片物体在燃烧学生分组实验:生:木条燃烧时发光了,还产生了热。生:木条燃烧的时候冒烟。生:我的这根木条,燃完了的变成了白色的灰,没有燃完的变黑了。生:我还发现,木条放在火焰上,不是马上就能燃起来,要过一会才能燃烧。点燃后,离开火焰,还在继续燃烧。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猜测】生:我认为燃烧必须得有东西,还要有火。生:我看过钻木取火的故事,燃烧需要摩擦,火柴一擦就能燃起来。 生:做实验。 这个设计很有创意,它的好处不仅是为学生判断什么是燃烧提供了一个前概念水平的标准,还避免了一些干扰主要认识的枝节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台下同学议论纷纷,急于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学生的兴趣更浓 师: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样来研究呢?[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分小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走下去参与若干小组的实验探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师:请你说出探究一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请你说出探究二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请你说出探究三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分析上述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并解释实验现象 探究一:分别用酒精灯去点焦炭、木炭、纸条、木条、石块、砖块、铁丝结论:能燃烧的物质不能燃烧的物质学生讨论:探究二:1.用放大镜汇聚阳光的光线将火柴点燃2.镊子、一根小木条、一小块煤、酒精灯、火柴。学生讨论:探究三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90℃的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块干燥的白磷与红磷. 学生讨论:学生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材料的准备注重了结构性,有能立即燃烧的可燃物,也有短时间不能燃烧的可燃物,有能发热发光却并没有燃烧的细铁丝,这能加深学生对可燃物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有了这三个条件,能否发生燃烧呢?师:如果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呢?[来~@源^:中国教育#*出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实验反思能力和习惯。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感觉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系统梳理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后拓展]师:燃烧对我们有益也有害。但这些有害的燃烧发生后,应该怎么办?师:你们想不想参加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