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398844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414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一,活动,认识,二十四节气,教案
  • cover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在黄道上的分布。 2.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内容、时间及在黄道上的分布。 2.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理解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出示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地球公转图: 引出话题:这是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地球公转图。说出各节气的名称,观察各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起点节气是哪一个? 学生发言:略。 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 一、二十四节气 1.含义: 将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等分为24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每一等份取一个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2.划分 (1)将黄道划分为24等份,对应24个节气,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 (2)地球每运行15°,日期约15天,对应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反映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基本固定。 (3)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逢双的为中气,合称为节气。 [思考] 农历中闰月的来历是什么? 提示: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当某个月不包含中气时则将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这就是农历中闰月的来历。 . 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4.地位:“中国第五大发明”;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1.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1)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揭示季节更替、冷暖变化、雨雪规律、物候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可指导农事活动。与中国人的节庆、民俗等密不可分。举例如下: 四种类别 特点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注:与平时所指气候上北半球四季有所不同,二十四节气中2、3、4月为春季 第二类是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用来反映太阳高度变化 第三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变化和热量状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状况;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第四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预示万物惊醒复苏,清明表示空气清新,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种的大好时光 (3)二十四节气与历法:以地球公转周期划分,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在阳历里日期相对固定。 (4)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①西周时期:催生出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 ②春秋战国时期: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③秦朝:在二分二至的基础上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④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并运用于实践。 [思考] 利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主要适用于我国什么地区? 提示:主要适用于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或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区)。 【探究】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这一时节,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情(墓祭)的好时段。 问题1:清明节气时,地球对应黄道上的位置是什么? 提示:对应黄道上15°。 问题2:清明时节,生气旺盛、气温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含义 节气 含义 立春 每年的2月4日或5日。为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 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