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12046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上册 第14课 家乡的小吃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131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六年级,上册,14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美版美术 六年级上册 第14课《家乡的小吃》教学设计 课题 家乡的小吃 课时 1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上 教材分析 《家乡的小吃》一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美版教材第11册中的第14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美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乐趣。不过,创新不是意味要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应该在认识中国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加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我设计的《家乡的小吃》一课教学案例就是让孩子们用视觉、嗅觉、味觉去感受,在合作学习中去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学习目标 艺术表现:通过欣赏、分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感受并体验设计小吃宣传单所带来的乐趣。创意实践:用绘画、设计、泥塑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宣传单及实物展示。 3、审美感知: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小吃的宣传,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4、文化理解:了解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小吃特色。 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本地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介绍家乡的小吃。 难点 怎样把传统的小吃造型和宣传介绍设计得更有美感和新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激情引趣,导入新知师:首先老师要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听一段老北京的叫卖声,考考你听出了哪几样东西? 生:1雪花酪 2、冰糖葫芦 3、豆汁儿 4、麻豆腐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四样北京的特色小吃,雪花酪,豆汁儿、麻豆腐可能没去过北京的同学都没吃过。但是有一样小吃,应该每个同学都吃过吧,它就是冰糖葫芦(教师出示糖葫芦)。 师:糖葫芦里面是一颗颗山楂,外面包裹着一层糖。谁知道外面这层是什么糖?谁说出答案,老师就把它送给谁。 生:麦芽糖。 师:作品中小女孩的爸爸正在制作糖葫芦。把山楂串在滚烫的麦芽糖锅中均匀地翻滚一圈,拿出时被凌冽的寒风一吹,糖迅速风干。吃起来凉凉的,酸酸甜甜,是我们每个人童年中都无法忘记的味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家乡的小吃,一起回味家乡的味道。(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回答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物展示、谈话,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1、学习新知,品味小吃(1)了解什么是小吃(2)畅谈:你最喜欢哪种小吃?(观看视频)总结:孩子们,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民以食为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和味觉倾向。书本上的图片,远远不能囊括我们中国所有的家乡小吃,老师还给大家收集了很多地方的特色小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展示ppt图片,带学生一边看一边总结小吃的特点。)那刚才看了那么多地方的小吃,是不是大开了眼界啊 谁可以总结一下小吃的特点?这有两组小吃的宣传图片,你们会选上边还是下边?为什么? 总结:看来咱们喜欢的小吃一般都会有这几个特色:装饰美、造型美、色彩美。2、这些名小吃现在有些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也许几年以后他们就彻底的消失了。小组思考:他们的味道任然美味,可为什么他们在消失呢 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总结:是的,因为时代在发展,这些小吃的形、色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欣赏,但是他们历史让我们难忘,他们的味道让我们想念。(ppt出图)让形与色跟上潮流,让小吃能继续传承。 学生看大屏幕,思考,试着回答问题。认真观看谈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交流。积极表述自己所想。欣赏美食,思考,回忆所学,回答问题。 理解小吃是反映当地社会生活风貌的一面镜子,更是当地的饮食文化代表。观看视频,欣赏美食,从视频中学习了解部分美食的食材、制作方法等。从生活实际入手,体验多样化的小吃文化。学生理解小吃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解决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