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背景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片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重点讲解比较重要的民间美术形式,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为了突出地方特色,本课特别选择了江西地方特色民间美术的代表———赣南的童帽绣花,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新课改的这一要求。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在生活中对于形式多样的民间美术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自己搜集美术鉴赏资料的意识还较缺乏,同时对于美术鉴赏和民间美术的文化意义还缺泛一定了解,针对以上课堂上的需要,设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学生能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互动探究平台,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对与美术鉴赏中文化情境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热爱祖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和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根据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 “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中理论性较强的一些专业名词。 二、活动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注重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比如在讨论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思维散发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意识、想象能力及与往常相比取得的进步等方面来评价。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定量评价的教学方式,从综合方面全面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思考结果都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尽量使学生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发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评价的方法上,我会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我不但会自己做出评价,还会让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答案做出评价。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回答问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较为热烈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体教学思路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