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47723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890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生物,人教,七年级,上册,1.1.2,调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的延续,同时为学习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生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继续了解生物有哪些类型、生存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身边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也能说出部分生物的名称,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但是学生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调查方法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调查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学会合作,提高学生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对生物进行分类。 难点 制订调查计划,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朗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片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提问: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及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调查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调查?调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调查范围太大时,怎么办? (3)若要调查全县初二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调查既节省时间又比较准确? 学生讨论交流 :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成果展示:(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范围过大,要选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3)若要调查全县初二同学的平均身高,可选取部分城市初二学生和部分农村初二学生进行身高测量,统计。 教师补充:选取样本要随机,样本要有代表性;样本大小要合适,以减小误差。调查的常见类型: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①调查的目的是什么?②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③调查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路线?④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到的生物应该如何记录?试举例说明。⑤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⑥你认为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成果展示: ①调查目的:了解校园内的生物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 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②调查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③调查路线应该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到的生物应如实记录。如不管喜欢的还是讨厌的都应该记录,如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也应该记录。⑤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生物的分类 1.教师根据每一小组提出的问题:你们小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分类的?分多少类?每类选1-2 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 2.说一说你在调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