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57186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57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数学,九年级,下册,26.1.2,反比例
  • cover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注意多与同伴交流看法. 2.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创新的乐趣,养成乐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数学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1.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是:(1)_____;(2)_____;(3)_____. 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由_____组成的,通常称为_____,当k>0时_____位于_____;当k<0时,_____位于_____. 3.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_____;当k<0时,在每一个象限内,y的值随x的增大而_____. 4.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任取一点,过这一点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_____. 5.知识结构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回忆节上节课研究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师生行为: 由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 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填空; ②学生是否能由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整合起来理解. 二、讲授新课 活动2 问题:【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 (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4)和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设计意图: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函数解析式判断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答. 教师巡视解答过程并给予引导.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是否理解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就是k值的确定. ②点是否在图象上,只需将点的横、纵坐标代入解析式,看是否符合解析式,即可判断. 生:解:(1)设这个反比例函数为y=,因为它经过点A,把点A的坐标(2,6)代入函数式,得6=,解得k=12.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HYPERLINK "http://www..cn" EMBED Equation.DSMT4 . 因为k>0,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把点B、C和D的坐标代入y=,可知点B、点C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点D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关系式,所以点B、点C在函数y=的图象上,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活动3 问题:【例4】如下图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如上图的图象上任取点A(a,b)和点B(a′,b′)如果a>a′,那么b和b′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设计意图: 熟练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答数学问题,特别强调让学生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师生行为: 让学生先观察图象,然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完成此题.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从图象的特点得到m-5的符号; ②学生能否从图象的特点,结合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③学生能否独立思考问题. 生: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布只有两种可能,分布在第一、第三象限,或者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一象限,则另一支必在第三象限. 因此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所以m-5>0,解得m>5. (2)由函数的图象可知,在双曲线的一支上,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当a>a′时,b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