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墨点的趣味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三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三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墨点的趣味》是《美术》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走近名作》中的第一课,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第一节国画课。本课学习要求为:①用毛笔尝试画画大小不同,浓淡各异的点。②用墨色变化的点画出生动的点。通过介绍“文房四宝”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作画工具,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宣纸的特性,引导学生欣赏传统国画的作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三年级学生对毛笔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有个别同学接触过毛笔作画,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并对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欲强,落笔大胆,想象力丰富。三年级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一定的写实能力,同时又包含着一些的意象和抽象的表现力,对画面有一定的把握能力,总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表现。点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只是不了解宣纸和毛笔的表现力,对祖国传统艺术了解很少。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重视学习和传承祖国民族与民间优秀美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展体验感悟渠道,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基于以上理念,本课中为学生营造了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氛围。学生通过欣赏传统作品,了解传统文房四宝、初步认识点。通过观察、尝试掌握点的表现技法,欣赏大师作品中点的运用,让学生拓展视野,打开创作思路。最后,拓展欣赏大师作品,并了解传统水墨画,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笔墨情趣,感悟民族文化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国画工具材料的特质,了解并掌握水墨画中点的基本技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传统中国画,认识作画工具,观察、尝试画墨点的过程,学习用墨用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传统中国画中优秀的作品和中国文房四宝,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增强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水墨画中墨点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墨点的应用。 教具准备:范画、示范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准备:毛笔、宣纸、墨汁、水等。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示意图例 欣赏导入 播放课件:猜猜: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欣赏传统山水作品中的墨点。 导入课题。 3.播放课件,介绍中国画的传统作画工具———文房四宝。 (教学意图:点的局部到整体欣赏,引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传统国画的文房四宝。) 欣赏照片中的点。 学生回答提问。 3.学生欣赏。 尝试发现 出示课件。师:看看这些工具有什么特点吧? 2.教师讲解毛笔的笔锋和宣纸的特性。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示范,了解宣纸和毛笔的表现方法。) 3.引导学生尝试画点。 教师出示要求:请尝试画出大小不一的点,并思考如何能够画出浓淡各异的点。 (教学意图:发现问题,诱发思考,体会毛笔宣纸的特性。) 4.教师巡视,展示学生成功的尝试结果。问:给大家说一说,你是如何做到的? 5.教师示范总结。 1)从用笔锋的角度讲述如何画点。 如:笔锋点圆点、笔肚按横点、笔根砸点等。 2)从墨色的角度讲述如何画点。 如:强调用笔墨色的规律是毛笔上水份决定的。 示范 “墨分五色”,讲述墨色梯度关系。 最后提出问题: ①如何让浓墨点变淡? ②如何让淡墨点变浓? 学生回答。 教师示范“水破墨”“墨破水”技法和毛笔滴淌墨点。 6.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齐白石作品《蛙声》,简单介绍齐白石生平和作品意境,提醒学生欣赏画面中墨点的运用。 欣赏清代画家石涛作品。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范画,了解墨点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墨点更多的用途。简述作者事迹,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