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02885

第26课《诗词五首》之《赤壁》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8579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 诗词五首 杜 牧 《赤壁》 新课导入 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恶战,这场恶战是--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杜牧的相关文学知识,积累诗歌名句。 2.理解诗歌内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诗。 3.结合诗歌写作背景,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文化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其诗七绝最为出色,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代表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泊秦淮》,有《樊川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卷网-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游赤壁,联想起三国时周瑜赤壁破曹事,遂作此诗,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知识链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折戟( ) 铁未销( ) 自将( ) 磨洗 认前朝( ) 不与周郎便( ) 锁( )二乔( ) jǐ xiāo cháo suǒ qiáo jiānɡ biàn 整体感知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 壁 杜 牧 点我放诗文朗读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诗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销蚀掉,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赏 析 磨光洗净 疏通诗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方便 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赏 析 周瑜,吴军统率 合作探究 1、诗歌开头从一件很不起眼的“折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