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4728

福建省南安市乐峰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581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福建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共29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 )降,寒气砭( )骨。 把所有的jīn( )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tǎng(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D.但与横空出世的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两座并肩大厦相比,这些建筑又统统显得微不足道了。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2分)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都不是。 (2)孔子所以说“无人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A.反问 引用 设问 对比 B.排比 比喻 设问 对比 C.设问 引用 反问 对比 D.反问 拟人 对比 比喻 4、按原文填空。(12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 (2)_____,青山郭外斜。 (3)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 _____。 (4)千嶂里,_____。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6)一个人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 (7)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_____,_____。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5、名著阅读。(9分 )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 将所填的故事扩展成一段故事简介。(不少于50字)。 故事简介: 二、阅 读(61分) (一)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6—11 题(26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 伐竹取道(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7、 选出下列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理解填空。(4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