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5053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日期:2025-09-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1次 大小:17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岳麓,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 cover
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3、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有了简单的语言。 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居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已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已掌握了人工取火。 4、我国开始原始农耕生活的人类有: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下游(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发现稻谷和稻壳,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烧制黑陶,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半 坡 人:生活在黄河中游(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5000多年,出土了一些粟粒和菜籽,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使用磨制石器,烧制红陶,主要饲养猪和狗,还有少量的牛、马、羊、鸡。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住半地穴式或半穴居房屋。有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及音乐方面的遗物。 5、氏族: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最早出现贫富不均现象的是大汶口遗址。(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传说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分别是:炎帝(姓姜,号神农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和蚩尤(九黎族的首领)。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战役中打败蚩尤。蚩尤被黄帝擒杀。 7、华夏族:黄帝和炎帝后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奉炎帝和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为“人文初祖” 8、禅让:原始社会后期,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 (理解:“禅让制”的实质是原始时代实行的一种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由这种“禅让制”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有舜和禹。其中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禹。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都城在阳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夏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2、商: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是汤,都城在亳。商朝前期几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盘庚将都城迁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殷朝。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纣。 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今天的汉字与它一脉相承。主要记录商王的活动,反映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建立者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败商纣的军队。都城是镐京。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 西周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目的),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的作用是:①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②扩大了统治范围;③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商周时,一些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或叫钟鼎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