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 【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1.通过基础梳理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落实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研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素养。 3.能够对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局限性作出合理解释; 4.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马关条约》的内容。 5.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难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三、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诱导法、活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游戏学习法、材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材料展示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导入问题: 我们刚刚度过了快乐的国庆节,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呢? 思考 以刚度过的国庆节导入,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基础梳理 动脑动笔,夯实基础 整理时间轴 落实时空观念素养与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线索整合 梦 第一篇章 天国梦: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篇章 洋务梦: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第三篇章 梦碎甲午:甲午战争始末 第四篇章 继续追梦:前赴后继 重新整合知识 阅读、思考 进行主题教学 四.重难点突破 重点一:太平天国运动(天国梦) 1.寻找天国梦的背景 材料一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首先是州、县的所谓“亲民之官”,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寻找天国梦的过程 3.体现天国梦的纲领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材料三 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暗柜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准自专其利.....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准其招民采取。 ———洪仁玕《资政新篇》 4.寻找天国梦的意义 材料四 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大联合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由它派生出来的李鸿章的淮军,日益处于显要的地位。……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从以联合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来镇压造反的农民大众而开始,“办洋务”的热潮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了。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寻找天国梦的背景 根据图示与教材所学知识,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请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点 (学法指导:可以从目的、内容、群众基础、结果等角度分析) 在得出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份纲领与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材料: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引导得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请结合材料分析寻找人间天国的意义 分析材料,归纳要点 独立学习,尝试口头表达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尝试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进行历史解释 材料解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