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7089

2025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44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期,试题,历史,考试,模拟,六次
  • cover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下列四处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最能直接证明原始农业繁荣发达的是 A.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大型坛庙冢群、逼真的泥塑人物和动物造像 B.贾湖遗址:发现了数量可观的可食用野生植物遗存,如菱角、大豆等 C.上山遗址:有掺杂炭化稻壳的红烧土残块 D.良渚遗址:王族居住区发现了一个大型粮食窖穴并填满了炭化稻米 2.下面是汉代居延新简所载的一则河西地区纠纷案。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A.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加强 B.市场交易具有一定规范性 C.军事力量操控商业经营 D.重农抑商政策得到了落实 3.鉴于北魏社会中婚嫁越制、等级不分明的状况愈发严重,孝文帝将汉族“士庶不婚”的惯例在北魏社会中推行,严禁非类互婚,并著之于律令,不许更动,违者以“违制”论处。此举意在 A.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 B.团结汉族的寒族地主 C.减缓鲜卑贵族士族化 D.实现南北政治的统一 4.唐至北宋时期,游宴是成都城最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参与者众多。然而北宋前期蜀地官员禁止游宴活动进而引发了地方动荡,最终朝廷形成了以“静”治蜀、“易严以宽”的基调,并加强了对游宴活动的管控和服务,希冀达到稳定民心、以治易乱的治理目标。这一转变体现出北宋时期 A.政府治理策略具有一定灵活性 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竞争 C.游宴活动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D.主流思想在蜕变中不断发展 5.明代学者祝允明曾说道:“患谓《大学 《中庸》终是《礼记》之一篇······故愚以为宜以《学》《庸》还之礼家,《论语》并引《孝经》同升以为一经。”明末茅元仪更是提出“《孝经》,夫子立教之本也”,因以其组成“新四书”,以“孝弟”落实良知,更施以孝悌礼法的制度建设。这些思想 A.表明思想多元引发学术纷争 B.开启了儒学的世俗化进程 C.折射出反空谈倡实学的思潮 D.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权威 6.晚清时期,轮船、码头仓栈、保险及银行等企业行号,大都由多家洋行联合集资创办。如旗昌轮船公司在长江航线上取得优势地位,与其他行号在资本及货源上的支持密不可分;宝裕行的“合伙人”有鲁麟、协隆、琼记、履泰、立德等洋行。这反映出 A.买办阶层拥有强大的实力 B.工商联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C.列强在华资本渗透的深化 D.政商之间存在合作互利关系 7.有学者统计了1904至1906年《东方杂志》中“海权”一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情况,按照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陆国”“渔业”“海国”“海军”“海疆”“海运”“海洋”等。同时出现“海权”一词的文章可划分为商业、军事和其他三类。这些统计可用于说明 A.海防建设发展态势向好 B.国人海洋意识有所深化 C.海防和塞防的争论加剧 D.清廷国家主权意识上升 8.1979年,邓颖超在“五四时期老同志座谈会”上讲到:“说五四运动受马列主义影响,就不完全符合事实。我们许多人参加五四运动时知道十月革命,但还不懂得马列主义。”她在回忆天津“觉悟社”时又说:“该团体的社员常在一起谈论研究一些新思潮······(大家)也不懂得共产主义。”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受多个社会阶层思想的影响 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具有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