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63085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第14章 《全等三角形》 一课一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188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全等三角形,答案,一练,一课,科版,14章
  • cover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张字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他经过仔细地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 A.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 B.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 C.带1,4或2,4或3,4去均可 D.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 2.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的两侧,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宽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墙面的夹角∠ACB与∠DEF的度数和为(  ) A.60° B.75° C.90° D.120° 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  ) A.60° B.90° C.120° D.150° 4.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AA C.SSS D.ASA 5.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说明△ABC≌△EDC,得AB=DE,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SAS B.HL C.SSS D.ASA 6.在测量一个小口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OD,OB=OC,AD=BC,测得AB=a,EF=b,圆柱形容器的壁厚是(  ) A.a B.b C.b﹣a D.(b﹣a) 7.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作法便可得△NOC≌△MOC,其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8.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 A.3 B.4 C.5 D.6 9.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 A.6cm B.7cm C.8cm D.9cm 10.如图,将一根笔直的竹竿斜放在竖直墙角AOB中,初始位置为CD,当一端C下滑至C'时,另一端D向右滑到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 B.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 C.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 D.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 二、填空题 11.如图,AC=DB,AO=DO,CD=2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m. 12.如图,某人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两块,带   块(填序号)能到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用到的数学道理是   . 13.如图,小明与小红玩跷跷板游戏,如果跷跷板的支点O(即跷跷板的中点)至地面的距离是50cm,当小红从水平位置CD下降40cm时,这时小明离地面的高度是   cm. 14.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MBC=6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得到△MBC≌△ABC的依据是    . 15.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证明△ABC≌△DEC,得到DE的长就等于AB的长,这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16.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