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77129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一)》课件(共29页)+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22166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一),课件,29页,教案
    (课件网)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主题二: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主题三: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 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 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 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一)交流与传承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西方艺术传入中国后,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我国的艺术家们面对西方艺术会如何选择,是全盘吸收,坚持自我,还是兼容并蓄? 艺术家们纷纷尝试,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 01 中外美术交流有很长的历史。自明朝中期始,多批传教士来华,将西方文化如地图、标本和多彩的插图等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将西洋画法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美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那么,这一时期中国美术究竟有哪些新的拓展? 《百骏图》郎世宁 任伯年:是“海派”中最为突出,艺术成就最受瞩目的画家之一。 《赵德昌夫妇像 》是任伯年45岁时为外祖赵德昌夫妇所画肖像,正是其肖像画风格最为成熟时期。 《赵德昌夫妇像 》纸本设色 任伯年 外祖德昌赵公既祖妣魏太孺人之像。 比较郎世宁与任伯年的作品,分别从比例、造型、立体感上说说作品怎样吸收了中西艺术的不同特点。 《十骏图之一》 郎世宁 《松鹤延年 》(局部)虚谷 《鸟类画谱》(局部) 张为邦 《沉思》滑田友 《婆婆与孙子》唐一禾 《绿樽》庞薰琹 《冯钢百肖像》李铁夫 《婆婆与孙子》 《冯钢百肖像》 《沉思》 《绿樽》 作品特征 艺术风格 作品感受 思考并填写下表: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东渐风气更盛。陈独秀和吕澂喊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许多中国青年跨出国门,开始了海外学艺的历程。他们中绝大多数学成归国,开始在中国参与美术教育,传播西方美术的观念、方法和艺术形式,使西方美术,特别是写实主义的油画、雕塑以及版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外来的美术门类在现代中国快速发展。 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常书鸿、刘开渠、唐一禾等早期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艺术家,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 02 “五四运动”前后,在引进西方美术的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也掀起了反思、批判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绘画的思潮。但是,许多传统画家并没有妄自菲薄地忽略传统,而是在深入研究、传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借古开今,继续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绿梅》吴昌硕 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记写雁荡山花》潘天寿(局部) 作品《记写雁荡山花》《硃砂冲哨口》是怎样开创新风的?笔墨与构图形式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硃砂冲哨口》陆俨少 《春水归舟》 张大千 张大千深谙传统精髓,战时蛰居敦煌,遍摹敦煌壁画,晚年长居海外,接触到西方的艺术风格。 其作品风格多样,工笔、写意、青绿样样精通,尤其晚年的泼彩,达到其艺术巅峰,赋予传统绘画新的面貌。 中国绘画的风格是东方绘画体系的最高成就。中国画的用线的表 现力、对空白的安排、用色的理解、对空间的感受等,都凝聚了我们祖先对艺术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