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77134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二)》课件(共36页)+教案

日期:2025-02-20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95394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二),课件,36页,教案
    (课件网)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主题二: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主题三: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 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 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 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二)交流与传承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 03 20世纪以来,当西方美术的观念、创作方法和语言形式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许多中国艺术家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特点、写意精神以及审美趣味相结合。他们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愚公移山》徐悲鸿 《愚公移山》以开阔的构图、坚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古老典故。此画创作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愚公移山的典故为题材,塑造了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壮汉形象,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难、坚持抗战的信心与意志。 《愚公移山》局部欣赏 《九方皋》徐悲鸿 《泰戈尔像》 徐悲鸿 谈谈徐悲鸿是如何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审美趣味相结合的。他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处?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 ———徐悲鸿(现代) 《横跨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大卫 《奔马》徐悲鸿 《霸王别姬》林风眠 林风眠:中国早期留法画家,曾创办西湖艺术专科学校并担任校长。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鱼鹰小舟》 林风眠 《渔夫》 林风眠 《瓶花》 林风眠 《横笛》 林风眠 林风眠作品形式多样,你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外画种的影子?说说这种探索表现了画家怎样的艺术追求? 《音乐家》 马蒂斯 穿黄色毛衣的杰妮·海普顿 莫迪利阿尼 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林风眠(现代) 《流民图》蒋兆和 (局部) 《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 比较、分析蒋兆和与董希文的作品,同样是中西融合型创作,有哪些因素使他们作品的风格有所不同? 占满前景的木槿,犹如拉近的镜头特写,在周围向日葵、野菊、丝瓜等花木的映衬下,更彰显出木槿幽绿的外在与勃发的生命力。绽放的白色木槿花点缀其中,花心略施玫红,平添了些许温馨又烂漫的气息。 作为重要的中西融合型画家,作品展现了吴冠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创作“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的独特风貌,体现了浓郁的东方审美趣味。 《木槿》吴冠中 20世纪以来,欧洲美术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艺术家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也力求中西融合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油画的创作上,在版画、年画、招贴画(宣传画)等画种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面貌。 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董希文、吴冠中等在中西美术的融合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04 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属于通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