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7908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上册课件:第七单元 16.1 赤壁赋(共3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9971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2-2023,第七,39张,赤壁,16.1,单元
  • cover
(课件网) 赤壁赋 苏轼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到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这里。这时的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尚未实现,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泛舟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作者简介 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清新豪健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赋:是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有“汉赋”之称,赋讲究词采、对偶、韵律和铺叙,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有诗歌和散文特点。后来或向骈文方向发展,称为“骈赋”、“律赋”,或进一步散文化,称为“文赋”、“散赋”。“文赋”也是散韵结合,但散文意味颇重,特别是到了宋代,多以散文方法作赋,别具一格。本文就是一篇文赋,是一篇记游散文。 文体知识 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尊(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字音字形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喜) 2、思想历程: 旷达 --苦闷--解脱 整体感知 3. 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4.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 阐述哲理 乐 四(5) 开怀畅饮 乐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的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清风明月 襟怀开朗 洞箫呜然 泣诉悲情 怀古伤己 寄予悲风 理至释然 主客自乐 这篇赋分从三部分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 文章通过对泛舟赤壁时的所见、所感以及虚拟的主客之间的不同见解,运用水与月的比喻,探讨宇宙与人生哲理,反映了作者由旷达到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历程,表现了作者在逆境中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第一段:夜游赤壁 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作者以优美概括的文字描绘出清风明月、波光万顷的秀美景色,以及作者心旷神怡、羽化登仙的诗情。 ①第一段作者写了什么样的景?找出语句。 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 ②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3.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