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88821

13.2 第1课时 作轴对称图形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607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3.2,1课时,轴对称,图形,课件,19张
  • cover
(课件网) 13.2 第1课时 作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什么叫做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出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3)探究并归纳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师生共同活动,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教学重点】(1)画轴对称图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和作出与一个图形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难点】点的坐标变换规律的灵活运用 回顾复习 1.线段的垂直平分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作用:见垂直平分线,得线段相等 2.线段的垂直平分的判定: 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用: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新知探索 探究:轴对称变换 l P P' (1)观察,这个图中两上小猪是什么关系? (2)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即直线l,它与图中的线段PP ′是什么关系? 总结归纳 轴对称的性质 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对称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新知探索 例1 如图,已知△ABC 和直线l,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 B A C l 分析: △ABC 可以由三个顶点的位置确定,只要能分别画出这三个顶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能得到要画的图形。 思考:如果有一个图形和一条直线,如何画出与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呢? 新知探索 (1)如图,过点A 画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点O,在垂线上截取OA′=OA,点A′就是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B A C l A’ B’ C’ O (2)同理,分别画点B,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B′,C′; (3)连接A′B′,B′C′,C′A′,得到的△A′B′C′即为所求. 新知探索 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对于某些图形,只要画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想一想 由例1,你能总结出经验吗? 总结归纳 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画轴对称图形要经历一找二作三连这三个步骤: (1)找:在原图形上找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 (2)作:作各个特殊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按原图的顺序连接所作的各对称点.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图分别以直线l为对称轴,所作轴对称图形错误的是( ) C 课堂练习 2.如图所示,将一个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 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一个三角形和一个 形 如“ ”的图形,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D 课堂练习 3.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A点落在BC上的F处,若∠EFB=50°,则∠CFD的度数为(  ) A.20° B.30° C.40° D.50° C 课堂练习 4.如图,在3×3的方格图中,再将其中一个小方格的中心画上半径相等的圆,使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方法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C 课堂练习 5.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那样折叠后,B、D两点落在B′、D′两点处,若∠AOB′=70°,则∠B′OG的度数为_____. 55° 课堂练习 6.如图,在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 △A1B1C1; (2)在(1)问的结果下,连接BB1,CC1, 求四边形BB1C1C的面积. 解:(1)如图,△A1B1C1为所求; (2)连接BB1,CC1. S四边形BB1C1C=(2+4)×4÷2=12 课堂练习 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