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90403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2《登高》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9878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登高
  • cover
(课件网) 重阳节习俗 “登高” 登高就是登临高处,主要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杜甫把古代风俗中登高祈寿与士大夫的登高言志综合在一起,描写登高时所见、所感。本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知子美之美 登《登高》之高, 唐 杜甫 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从意向意境特点、语言特点、情感 内容角度,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2、赏析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感。 杜南(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圣”。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其诗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杜甫档案 生卒年: 字: 自号: 祖籍: 曾任官职: 世称: 后世尊称: 代表作: 子美 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少陵野老 河南·巩义 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 诗圣 “三吏三别”、《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公元712—770年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5岁前 读书漫游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漫游河山、结识李白、高适 35-44岁 困守长安 多次应举不第 官场不得志 44-48岁 战乱流离 经历安史之乱,流亡多地被俘 48-59岁 蜀中漂泊 弃官逃难 病死湘江 李白 杜甫 抬头望明月 低头看现实 安史之乱 盛 衰 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发动各族骑兵、步兵共15万人,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造反,谋取政权。此次战役以安禄山、史思明二人为主,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就像一阵来自北方的飓风,席卷大半个中国,一时之间,大唐王朝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 杜甫 唐代大历二年(767)重阳节 夔州(现为重庆奉节) 独自登高抒怀 动荡不安、漂泊无依、年老多病、朋友离去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重阳节,杜甫55岁,身在夔州,登高临眺,写下此诗。因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结束了安稳生活,离开成都顺流东下,病魔缠身而滞留夔州。此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但又有了藩镇割据,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独自登高,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三年之后他病逝,《登高》成为杜甫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诵读明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为何生“悲”? “悲”的是什么? 如何写“悲”? 如何排解此“悲”? 悲 考究线索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颔联·画意 【全景】 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引人入境。 【全景】 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引人入境。 噭~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颔联·画意 景别 【中景】 不仅展现秋景的一部分,更多了些许情,披情入景。 景别 画面 构成 色彩 角度 全景:全方位介绍所处的环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中景:不仅展现秋景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