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596325

5.1 法不可违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607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可,教案,格式
  • cover
八 年级 上 册教案 教学内容 5.1 法不可违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重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为什么法不可违。 教学难点 如何警惕身边的一般违法行为,做到遵章守法。 教学准备 教材、ppt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复习导入】 展示七下学习过的法律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引入法不可违的学习。 【展示课题】 《5.1 法不可违》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3.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违法无小事 教师讲解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教师展示违法行为的含义并讲解: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教师展示分类的两种依据并讲解: 按违法行为的类别进行归类,归纳表格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明确犯罪与违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讲解含义及分类后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承担的法律责任)P48 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教师展示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基础上判断其违法行为的种类、其伤害程度、违反的法律及承担的法律责任。 情景1: 情景2: 情景3: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展示笔记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教师归纳后展示材料并提出新的问题:根据材料思考为什么法不可违? 材料: 镜头一 “警察同志,今早我发现我的2万元现金被盗了。”8月4日上午8点多,厚街公安分局仙桥派出所接到男子温某报案。当警察赶到案发地侦查后却发现,事有蹊跷,遂带温某到派出所协助调查。没想到的是,温某竟因报假案被行政拘留10天。 镜头二 邯郸一司机右转不礼让行人被扣分罚款。 镜头三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镜头四 2021年8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加拿大籍吴某凡行为涉嫌严重违法,且严重破坏了影视行业风气,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享交流问题并总结: 教师过渡:法不可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做到警惕一般违法行为,做到尊章守法呢? 教师讲解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教师补充讲解行政违法行为的表现和误区: (1)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结伙斗殴...... (2)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携带危险物品、携带管制刀具;破坏安全标识...... (3)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恐吓他人、殴打他人...... (4)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吸毒;破坏文物;盗窃、损毁公共设施...... 误区一: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 误区二: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教师讲解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 教师总结笔记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①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如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