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01399

1.1静电现象 课件 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14686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静电,现象,课件,教版,2019,必修
  • cover
(课件网) 1.1 静电现象 新粤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认识静电 电荷在云层中聚集,然后瞬间跃到另一云层或地面,就形成了闪电 在干燥的冬天,人们常有这样的经历:经过铺有地毯的走道来到房门口,在伸手接触金属门把的一刹那,手会被电一下;脱毛衣时,人们会听到“啪啪”的响声。 电是那样的神秘,它来无影,去无踪 电又是那样的实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电是什么?我们又怎么去认识它呢? 复习初中内容 实验证明,用皮毛擦过的橡胶棒或者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能够吸引纸屑 物体有了这种吸引轻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有了电荷。 试验发现: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习惯上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 复习初中内容 1、摩擦起电 二、起电方法 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两片金属箔由于相互排斥而张开,张角越大,说明电荷量越多。 知识与概念 物体由中性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子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中的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异种的电荷,质子的电荷量是e=1.6×10-19库仑。实验指出,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就被成为元电荷。 知识与概念 物体所带的电荷一般是不相同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正电荷的电荷量用正数来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数来表示,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2、接触起电 用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接触,或两个带相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导体相接触,都可以使物体带电。 前一种情况是两导体带同种性质的电荷,如果两导体相同,则平分电荷量;后一种情况是两个导体先中和相同量的异种电荷,然后再分配剩余电荷。 实验与探究 思考1: 三个金属球A、B、C放在三个绝缘支架上,A带有电荷,B、C不带电,不借助其他的器具,你如何通过实验使B、C带上与A电性相同的电荷? 3、感应起电 实质是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带电体的作用而定向移动,使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离。 思考2: 三个金属球A、B、C放在三个绝缘支架上,A带有电荷,B、C不带电,不借助其他的器具,你如何通过实验使B、C带上电性相反的电荷?又如何使B、C上的电荷消失? 实验与探究 思考3: 三个金属球A、B、C放在三个绝缘支架上,A带有电荷,B、C不带电,不借助其他的器具,你如何通过实验使B、C都带上与A电性相反的电荷? 实验与探究 三种起电方式的异同点: 相同点:本质都是电荷发生转移,造成局部的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并不是创造电荷。 不同点: 1.接触起电和摩擦起电需要两个物体接触,感应起电不用; 2.接触起电和摩擦起电的电荷是在两个物体之间转移,感应起电的电荷是在同一物体中转移。 三、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小结 1、摩擦、与带电体接触、靠近带电物体,都能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练1】(单)带电微粒所带的电荷量的值下列不可能的是 A. -2.4×10-19C B. -6.4×10-19C C. 9.6×10-19C D. -4×10-17C A 【练2】(单)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 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 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D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