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09493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2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2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案,二氧化碳,氧化物,教版,上册,九年级
  • cover
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1.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 3. 知道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提高环保意识; 4. 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使石蕊试剂变色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初步掌握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确定方法,感受对比法在学习中的作用; 5. 通过对比碳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不同感受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维方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学习用对比实验初步掌握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确定方法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投影]1几种物质的微粒结构2猜猜未知微粒可能是什么?问题引导:几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吗?[投影]提供更多该物质的信息[讲述]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二氧化碳 写出表示这些微粒的符号猜测是二氧化碳 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从物质结构进入,为感受碳的两种氧化物性质不同的原因分析作准备为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做准备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讲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溶[提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综合考虑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探究实验]1:检验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投影]二氧化碳的谜语,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我们没有提到呢?[提问]什么情况二氧化碳能支持燃烧[复习]氧化剂、还原剂是什么?[提问]二氧化碳有毒吗? 利用式量确定二氧化碳的密度大小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仔细观察反应现象并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参与光合作用不可燃,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没有毒,但不供给呼吸 巩固气体的收集方法围绕旧知基础及谜语中出现的二氧化碳的有关信息进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作用复习氧化反应的相关内容,归纳出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对比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原因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氧化碳,碳的另外一种氧化物,它具有哪三条化学性质?[提问]那在刚才的探究实验中你得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与一氧化碳完全不同?[讲述]这两种碳的氧化物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差异,化学性质上也有很大的差异,那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投影]它们的微粒图片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学生列举结构决定性质,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 巩固旧知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方便学生记忆物质的相关性质培养学生用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解决问题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 学生总结 前后呼应,利用图片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感受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作业布置 [作业]《精》P129 A 卷 巩固碳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设计 CO2 一、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溶 二、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与氢氧化钙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3.不可燃,一般情况不助燃 4.具有氧化性 5.无毒,但不供给呼吸 *温室效应 三、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反思]第四章的知识是围绕含碳元素的物质展开的,从碳的单质到碳的氧化物到碳酸盐,之间关联很大,对于物质性质的新授课主要以实验来进行展开,今天的很多实验在往年的实验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采用了针筒实验更有效看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利用这个液体又完成了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检验的实验,一举两得;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也增加了对比实验,排除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及与水反应也造成了压强的变化,更好地为之后的检验二氧化碳与吸收二氧化碳作准备。本节课是碳的氧化物的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再从两种氧化物性质上的差异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