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单元复习———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碳及化合物的相关性质 2、强化对H2、C、CO还原性的认识,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通过学生对H2、C、CO知识的再次阅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获取新信息”和“加工处理原有信息”的能力。 5、通过实验装置的连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提升学生对非连续 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目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阅读,提升学生“再次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首先,通过学生对《碳》相关物质的性质、用途、实验等知识的再次展现,引导学生从“性质”的角度对相关物质分类,这是提升学生认知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串联知识,合并成网,解决学生记忆的难题。最后,将知识进一步升华,通过再次的阅读和比较,在相似中挖掘出各物质的不同点,借助实验装置的选择和连接,突破难点知识。此外,也想通过本节课的引领示范,为学生在以后“物质性质、实验”的学习中,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上有所启示。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交流作业:碳的单质及相关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说明:此环节通过学生作业的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重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再阅读的情况,熟悉“碳家族”中主要成员的性质和用途。) (二)知识回顾:本单元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切入主题) 小结: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 C、H2、CO 1、可燃性(比较燃烧产物及点燃前应注意的事项) 知识的应用:怎样鉴别氢气于一氧化碳?(利用燃烧产物的不同进行) 2、还原性(逐一展示以下装置)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辨别下列实验装置分别完成那些实验? ⑵各实验装置有何特点? ⑶操作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问题:1、为什么C、H2还原CuO时试管口向下倾斜? 2、为什么CO还原CuO时的尾气要进行处理? 3、在H2、 CO还原CuO的操作中有何相似之处 ? (说明:此环节通过对三套基础实验的阅读,把握实验装置的特点,透析实验现象,进一步感悟实验原理,将阅读过程中的阅历和体验提升一个层次,把零散知识串成知识网络,为实验的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三)知识的提升:将相关实验及装置加以渗透 学生交流讨论:借助以下实验仪器,如何验证H2、CO及它们的混合物? 如何操作?(每步吸收都完全) 1、验证H2 : 看到的现象:⑴黑色粉末变红 ⑵白色粉末变蓝 2、验证CO: 看到的现象:⑴黑色粉末变红 ⑵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验证混合气中有H2、和CO 问题:无水硫酸铜和石灰水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小结:验证水和二氧化碳时,一定要先验水 (说明:此环节相关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教学的关键点,在实验装置的连接过程中,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装置的再次阅读,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为学生搭设好台阶,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综合应用 练习1、已知X是一种常见的纯净气体;玻璃管内A中盛有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木炭粉或两者的混合物;实验装置如下,(热源可以是酒精灯或喷灯) (1)若A中黑色粉末是氧化铜,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粉末变红,B中无变化,则X可能_____。 (2)若B中白色粉末变蓝,C中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则X可能为_____。黑色粉末为_____ 练习2:通过下列装置验证混合气中可能有CO和CO2 (1)A 、C的作用是否相同?_____ _____ (2)验证有CO看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_ (3)若不将D处的尾气燃烧掉而设法将其收集起来,可选 E、F、G中的_____;理由是_____ (4)以上装置是否有缺陷,如何改进? (说明:此环节通过对相同装置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拓展 CO密度与空气洁净,难溶于水等物理性质。) 练习3、若混合气体中有H2、CO、 CO2如何验证? (浓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