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624046

21《诗经》二首 课件(共1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1696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模块,基础,语文,中职,高教,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 bèi, shè/shí, dān;b. yǐ, chán,zhì;c.lín/líng,zā,jì;d. fěi,tuò,ráo/náo。 1.下列词语中红色颜色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蓓蕾/烘焙  拾级/拾麦穗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倚重/旖旎  禅趣/口头禅  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毗邻/聆听  包扎/扎辫子  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翡翠/斐然  开拓/拓荒者  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系鞋带(jì); c项, 按捺不住(nà); d项, 纵横捭阖(bǎi)。 2.下列词语中红色颜色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龃龉(yǔ)  系鞋带(xì) 舐犊情深(shì)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ìng) D.霰弹(xiàn)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bì) 诗 经 诗 经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3.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原本只称《诗》,是儒家“五经”之首,因此又称《诗经》。 诗 经 4.《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5.《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6.《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即起兴。 静 女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í 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归(kuì)荑(tí) 洵(xún) 听录音 注意阅读的停顿节奏。 静 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诵读指导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 问题1. 如何理解《邶风·静女》中男子所接受的两件礼物? 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鲜艳的色泽,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 而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物微而意深,看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 问题2.体会《静女》中男女青年的性格,分析诗歌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静女》一诗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全过程,是一首描写爱情的叙事诗。诗歌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也进行了细节描写,特别是动作细节描写,如“爱”“搔首”“踟蹰”等,把女青年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采 薇 读准字音并解释红色字的意思: 岁亦莫止 猃狁之故 载饥载渴 王事靡盬 我行不来 彼路斯何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主要内容: 第1—3章:抒发对家乡思念。 第4—5章:描写战争生活场景。 第6章:介绍归途情景与内心感受。 情感解读 思念故乡 厌恨战争 怨恨苦乐不均 叠词的使用 烈烈:表现内心忧思的炽烈。 业业、骙骙:战马高大强壮的样子。 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依依:描绘柳枝迎风飘拂、柔软婀娜的样子。 霏霏:描摹雪花飞舞,纷纷扬扬的景象。 迟迟:形容士兵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的情状。 佳句解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人评价:清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