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少数民族 民歌 目录 Contents 1 蒙古族 2 3 新疆维吾尔族 藏族 PART 01 蒙古族 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 说到蒙古族,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古歌谣,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的民族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多信仰喇嘛教。 蒙古族 语言:蒙古语 地域:内蒙古自治区,北方主要民族之一 人口:约有1千万,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 因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不论男女都身着长袍。 牧区冬季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季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靴子:以软皮靴为主,长到膝盖处。 帽子:男子多戴圆锥形帽,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 服饰 风俗 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要在草原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目。摔跤是其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要举行射箭、赛马、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蒙古族民间音乐 蒙古族音乐丰富多彩,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 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 按体裁可分为长调歌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短调歌曲 猜一猜:这是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 内蒙“长调” 《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流传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族“长调”歌曲。 作品特征 散拍子、旋律开阔悠长、节奏舒缓自由。 歌曲内涵 歌词表现了蒙古族年轻牧民对爱情生活的珍视和追求,歌词采用了边比喻、边点题抒情的方法,含蓄地歌颂了草原上的姑娘。 《辽阔的草原》作品分析 宝音德力格尔 1955年,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了金奖。 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 1、这首歌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字多腔少,旋律进行多大跳,内容具有叙述性特征 2、这首歌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短调 思考: 小结 长调的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字少腔长,,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短调的结构规整、节奏整齐、乐句短小,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 蒙古族特色乐器 马头琴 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它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 马头琴音色欣赏 蒙古族民间呼麦唱法 呼麦时蒙特有的一种喉音艺术,特色是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声带发出低音,口腔发出高音。 总结: 01 蒙古族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尤其是长调被称为“草原上的活化石”、“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音乐学家、歌唱家称之为“天籁与心赖的完美统一”,而美学家则称之为“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统一。” 02 PART 02 藏族 布达拉宫 大昭寺 扎什伦布寺 古格王朝遗址 罗林布卡 走进西藏———藏族 无论男女都着藏袍。长袖、肥腰、大襟、长裙、长靴、编发等。 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劳作)时可以存放金银珠玉等饰品,还可以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脱。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便是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 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 服饰 礼仪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歌舞可分为果谐、锅庄、囊玛、堆谐(踢踏)等。 有奔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