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642943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66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物理,八年级,上册,探究,质的,密度
  • cover
科目: 物理 年级:八年级 课题:粤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习目标 整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测量、分析和比较,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教学难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生对物质的直观的特性容易认识,如颜色、味道、气味、硬度等,但对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根据以往经验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ρ=m/V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认识甚至在学过密度知识很长时间后再一些学生脑海里仍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物理公式往往只从数学角度分析,而忽视了其中的物理意义;二是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因此做好实验,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并经历比较分析数据的过程,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课前准备 1.教学设计、PPT、导学案; 2.洗洁精、水、油、色素、大烧杯、大盒子、微笑夹、木吉手; 3.大小塑料块、大小铁块、托盘天平、刻度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物理实验法、自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引入新课 取一个大烧杯,依次倒入洗洁精、水、油,形成绚丽多彩的液体,提出问题:这杯液体绚丽多彩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告知目标 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突破目标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挑选礼物 展示两个礼品盒:一个大盒子装一个微笑夹(铁做的),另一个大盒子装一个木吉手(木头做的)。 挑选礼物:随机挑选,请一位学生上到讲台来挑选礼物,提出问题:你希望得到的礼物是铁做的还是木头做的?然后,这位学生按照意愿挑选礼物,并说说挑选礼物的依据。接着,学生和教师同时将盒子里的礼物取出并展示,发现学生挑选礼物的结果和学生的意愿不同。 由此可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是有关系的。 2.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学生阅读课本P117,思考以下问题:(1)你准备选取哪些物体作为研究对象?(2)实验中应当选择哪些测量工具?(3)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利用铁块或塑料块、刻度尺、天平,分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实验,并将数据填入学案中的表格里。研究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约为(保留整数)大塑料块小塑料块大铁块小铁块 分析与论证: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学生经历以上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了加强理解密度的概念,提出问题:(1)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意思是什么?(2)一瓶水,喝了一半,它的m、V、 ρ是否改变? 学生阅读课本P118,自学密度的公式、单位,讨论1g/cm3= kg/m3。 学生应用密度的公式,完成例题:一块体积是0.1m3的金属块,质量是780kg,那么该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 教师展示某一学生的答题过程,学生点评,教师归纳总结计算题的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