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小山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一、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用合适的情绪表现三个不同的故事情节。 二、在综合表演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表演,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三、在音乐活动中懂得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材分析: 《两只小山羊》是一首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歌曲,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全曲为四二拍子,三段体结构,节奏明快,旋律活泼,风趣。以小白羊和小黑羊过河为主线,分别配合三个乐段描绘了小桥相遇、互不相让、双双落水的情境,运用对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激发学生产生角色意识,,懂得互相礼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的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 能用夸张,幽默的表情和动作表演<<两只小山羊>>。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参与体验法、教唱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 交互式白板、演示文稿、电子琴、小羊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u 、mei 二、学唱歌曲: 1、导入:观看故事视频,创设情境。 2、初听歌曲,感受情绪。(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聆听,为歌曲学习做铺垫。) 3、根据故事的发展逐段学唱。 学习第一段歌曲 : (课件出示第一段歌页及音频) (1) 师生聆听第一段,感受情绪。 (2) 师分析故事的起因,创设情境,有节奏的读歌词。 (3) 学习旋律,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4)处理上波音、休止符记号,表现出小木桥的窄,要小心翼翼走的情绪。 (设计意图:为营造浓厚的情境剧氛围,加入念白,提升戏剧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角色内心的变化。) 学习第二段歌曲: (课件出示第二段歌页及音频) (1)聆听二段歌曲,感受情绪。 (2)教师分析故事的发展。有节奏的读歌词。 (3)节奏游戏,激发兴趣模仿小羊蛮横霸道,互不相让的语气。 (4)教唱旋律,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5)体会休止符的作用,声音要干净利落。 学习第三段歌曲: (课件出示第三段歌页及音频) (1)、聆听三段歌曲,感受情绪。 (2) 教师分析故事的结果。有节奏的读歌词。 (3) “小山羊这样做对吗?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让学生懂得互相礼让的道理。 (4) 教唱旋律,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5) 掌握附点节奏的作用。 4、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三、歌曲表现: 1、分角色演唱歌曲 (1)分角色读歌词。(2)教师伴奏,学生分声部唱歌曲。 (设计意图:综合表演,既要让每位同学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又要让学生之间有良好的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到集体表演中。) 2、歌表演: (1)教师指导创编动作。(2)邀请学生表演。(3)师生评价。 3、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和刘老师一起用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做律动。 (设计意图:在观看演员表演和互相评价环节,学生能正确评价他人,培养耐心观察、互相礼让的好习惯,同时为树立榜样、挑选两只小羊的演员做铺垫。)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两只小山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互相礼让)后来又有一天,两只山羊又要过独木桥了。这次,他们知道了:只要谦让一下,问题就能解决了。于是,桥东边的羊说:“我退回去,你先过桥吧!”桥西边的羊说:“咩~谢谢你!这次我让你先过,下次你让我先过!”于是,东边的羊先过了桥,和西边的羊拥抱在一起,他们变成了好朋友。东边的羊也很顺利地过了桥。 从此以后,他们你让让我,我让让你,再也没有掉到河里了! “对!我们要做一个团结合作,互相礼让的好孩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