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22842

3.2 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36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68012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美术,36张,鉴赏,2019,人美,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体量与力量 --雕塑的美感 雕塑的美感 一、体态美 二、体量美 三、力量美 一、如何感受雕塑的体态美 雕塑的形态美 形态:形式或者状态,指的是事物存在的样貌或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大理石 高2.04米 公元前100年 石灰石 高11.1厘米 公元前2.8万年 思考: 这两件作品的形态有什么差异? 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米洛的维纳斯解读 维纳斯形态分析 一:神态 优雅从容,和谐安静 二:比例 八头身 上下比例 3.63:5.85≈0.617 三:动态 凹凸有秩,体态优美 思考体验:米洛的维纳斯在断臂前 手臂如何摆放,其姿态会协调优雅? 沃尔道夫的维纳斯 一:神态 五官简约 二:比例 五头身 三:动态 肥胖臃肿,体态硕大 奥地利沃尔道夫附近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一个带有红赭色彩的鲕粒石灰石雕刻,雕刻高约11厘米,描绘的是一个旧石器时代的女性。 雕刻面部、手脚等细节表现粗糙,头部仅刻有卷曲的头发,手臂细小、下腹肿胀,乳房、臀部等女性特征形象极为夸张,学界称这一雕像为沃尔道夫的维纳斯。 关于“原始的维纳斯”的雕刻目的,学者意见并不一致,一般认为它们用于宗教仪式,具有祈求生殖的目的,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雕刻是女神崇拜宗教的萌芽,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们是两性玩具、护身符甚至是自刻像。不管其用途是什么,这些雕刻具有单纯化和抽象化的倾向,它们是最早的雕刻艺术,在雕塑史和人类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食物短缺的时代,增加的脂肪组织是孕期的能量来源,肥胖的妇女比营养不良的妇女能够更好地分娩和用母乳喂养下一代。一些发现的雕刻显示出磨损的迹象,这表明它们代代相传,由一代传给下一代,成年的少女可能由她们的母亲那里继承了雕刻,提醒她们如何保障后代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些雕刻在人类最困难的时期作为精神象征,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击鼓说唱俑体态美分析 神态:夸张陶醉忘情 动态:手舞足蹈的表演 姿态:舞动 中国古代的雕塑“尚意”,力求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 二、如何感受雕塑的体量美 雕塑的体量美 指的是体积尺度在艺术领域也指作品的禀性和气量。 体量指事物的体积、尺度,在艺术领域也指作品的禀性和气量。雕塑体量的大小与所处时代、塑造主题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雕塑是现实的空间艺术,它制作于真实的空间,最终也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东西方雕塑作品不断探索着空间与结构关系的新形式,如以透雕、浮雕或半浮雕为表达手法的雕塑作品,即为其中的代表。 体: 体积:指的是雕塑作品的大小 雕塑作为体量的艺术,是由雕塑的实体性决定的。体量是体积与量感的结合。量感是雕塑作品所唤起的量的感觉,通过作品给人以超重或失重的感觉。雕塑形体的量感,是对材料原本质量的超越。体与量并不总成正比关系,正如一团大棉花与一块小石头,并不需要通过称量去比较轻重。真正的宏伟并不是规模的宏伟,真正的量感也不是仅通过尺寸的大小所决定的。 量: 量感:指的是雕塑作品的内在情感寄托 思考:体积大小和量感大小存在必然关系吗? 秦汉时期的雕塑,追求较大的体量和充沛的气势,雕塑作品中的张力、气势和体积所展现出的拙重、粗犷之气度,显示出这一时期的文化精神。如秦兵马俑、汉奔马等体现了寓美于朴的美学追求。唐朝时期的雕塑作品,则在体量中体现雄浑豪迈的大唐气度,如唐三彩、《卢舍那大佛》等作品,体态健美,造型逼真,体量无论大小,都充满张力。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人物一武则天为参照雕刻。 作品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卢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