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37844

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知识点清单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1259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二,生物,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征: 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21教育网 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21·cn·jy·com 调节机制:负反馈机制,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保持稳定,它可使系统减弱或受到限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基础:负反馈调节。 表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作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状态。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如图所示: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 抵抗力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2. 恢复力稳定性 (1)含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原因: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可以持续不断地满足人类生活所需。 处于生态平衡中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保持稳定。 (2)措施: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四、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 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基本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2·1·c·n·j·y 3. 实验步骤: (1)铺土:沙土在下,腐殖质较多的土在上。 (2)倒水: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3)放置生物:依据生物生活习性合理放置。 (4)放置生态缸: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记录。 4. 结果分析 (1)生态缸中的生物只能存活一段时间。虽然生态缸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但其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21cnjy.com (2)不同的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间有长有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