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45737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三年级上册1.4《迁徙与冬眠》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322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岛,科学,2017,三制,三年级,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三年级上册1.4《迁徙与冬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迁徙和冬眠》是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 出卷网《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动物过冬的图片,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过冬时的状态,了解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冬眠;指导学生观察角马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改变,猜测它们在做什么,知道什么迁徙。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搜集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21教育网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1cnjy.com 【学情分析】 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形成,有效思维活动时间较短,思维活动浅显不深入。 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对部分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出卷网有所了解(绘本故事,课文《秋天》《雪地里的小画家》对迁徙和冬眠有所涉猎),但是知识不完善,不能正确理解迁徙和冬眠的意思。 困难或障碍:三年级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有限,学生只能从表面知道哪种动物迁徙或是冬眠,并不能通过观察进行分类,更不明白动物为什么迁徙和冬眠。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 (1)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知道动物迁徙、冬眠的原因。 二、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解释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 三、探究实践: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四、态度责任: 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动物过冬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视频、活动方案表等。 【课前活动】 师生共同欣赏微山湖美景,视频中体现微山湖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在微山湖过冬的鸟类 出卷网图片,并针对迁徙的现象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它们冬天会留在微山湖,春暖花开了,反而要飞走呢?教师贯穿整节课的活动指向———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分析数据。 二、探究活动 (一)它们为什么旅行 教师出示天鹅资料卡、贝加尔湖的冬天及微山湖的冬天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天鹅留在微山湖过冬的原因,既迁徙的原因———避寒、觅食。 教师出示天鹅回到贝加尔湖后的行为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天鹅迁徙的原因———繁殖。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鹅迁徙的完整过程。 教师根据天鹅迁徙的行为,出示迁徙的概念。 教师出示更多动物迁徙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资料。 师生共同总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天上飞 出卷网的天鹅、大雁,地上跑的角马,水里游的大马哈鱼等动物,可以通过迁徙来适应季节的变化,那动物还有其他的方式应对季节变化吗?让我们回到微山湖中,继续寻找答案。 (二)它们怎么“睡觉”? 教师提问:夏天,我们在湖边常常能听到蛙鸣声,可是,你在冬天还能听见它们的歌声吗?青蛙冬天去哪儿了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根据学生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学习,学生能够说出“冬眠”一词。但对于冬眠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并不了解。21·cn·jy·com 教师出示青蛙冬眠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讨论。接着教师提出问题:“青蛙什么时候苏醒呢?”学生说出答案。2·1·c·n·j·y 教师出示冬眠的概念后,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要冬眠?接着出示青蛙冬眠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青蛙冬眠的原因。【来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