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做个胸卡送老人》 教学设计 课题:《做个胸卡送老人》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单元重点:关注社会与生活 课型:线描、色绘、剪贴的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说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的范畴,教学内容与社会联系紧密,学生创造空间大。通过做个胸卡送给身边的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设计理念: 《做个胸卡送老人》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课设计由学生的自我回忆切入,唤起学生内心的尊老爱老之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自己的老人到身边的所有老人,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爱护所有老人。接着从老人走失的真实案例导入课堂,让学生感知胸卡对老人的重要性,通过“引导探究,学习新知”等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探讨:胸卡制作包含哪些要素?包含哪些文字?如果做一个漂亮的胸卡?从而让学生学会制作实用而美观的胸卡。最后通过新技术,学生和教师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将胸卡作品拍照上传至平台,在短时间内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全班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胸卡的用途,学习制作胸卡的方法。 2.结合胸卡的外形、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3.通过作胸卡献给老人,培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的良好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4.通过欣赏、学习,掌握胸卡设计的基本要素。 二、学情分析 五学生有一定的美术手工制作经验,对手工课有浓厚的兴趣;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每个家庭都有老人,为身边的老人做一张实用的胸卡更能激发学生的制作乐趣。 三、教学重点: 了解胸卡艺术的四要素:外形、色彩、图案、文字,进行大胆创新制作。 四、教学难点: 运用设计胸卡的四要素,制作美观实用的胸卡。 五、课前准备: 1.准备各种胸卡的样本、相关图片。 2.准备与胸卡有关的相关故事及显示案例。 3.准备剪刀,彩色卡纸、夹子、固体胶棒、彩色笔、手工辅料等工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让学生在家与老人们交流沟通,了解老人的个性、爱好。一方面为其设计制作美观而又实用的胸卡做好铺垫,另一方面还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了解老人的生活所需、所好,老人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什么情况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良好品格,从而感悟个人胸卡的重要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第一张PPT———《回忆》)请说一说你与爷爷奶奶或身边其他老人最幸福的一件事。 生1:有一次,奶奶冒着大雨来学校给我送雨伞,奶奶对我的这种关怀,让我觉得很幸福。 生:和爷爷奶奶一起出去玩,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一家事情。 师:是呀,老人家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让我们觉得很幸福。当我们和身边的老人一起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身边还有些老人,却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情:(播放第二张PPT ———《寻人启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自己的亲人。同学们有在户外看过这种《寻人启事》招贴吗? 生:有。 师:除了户外招贴的《寻人启事》,还有登报的新闻(播放第三站PPT———《报纸新闻》)。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找不到家吗? 生:他们患有失忆症,有些患有老年痴呆症,所以找不到家。 师:同学们这里提到的,只是老人身体的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社会的进步与变迁。比如,有些外地老人随子女来广州务工,一是他们对广州的环境不熟悉,二是有些老人既不会粤语也不会普通话,只会老家的方言,这些原因也会造成他们会出现走失的情况。 现在你们也许长大了,不需要老人家的的陪伴,你们有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吗?在庞大的老年人群中,有相当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