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57960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71267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你,既见证了盛唐的繁荣,也见证了晚唐的衰落, 你,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亲身体验了流离之苦。 你,远离朝廷,依然抱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志向; 你,漂泊无依,仍然怀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博大胸怀。 你,用如椽的巨笔和现实主义的态度, 抒写出: 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 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感情。 你就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诗圣--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古典诗歌中的“登楼”情节 登楼源自古人登高的习惯,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能够让主体视通万里,进而实现思接千载。后来登高又与文学创作紧密关联起来,古人言“登高必赋”就是这个道理。后来登高又演化为登楼,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登楼已经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生命情结,人们可以利用登楼将有限的视野空间扩展到无限,在吐纳万物 中彰显自己的情怀。在唐诗宋词中,楼的意象频繁出现,尤其是宋词,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2800处。下面我们结合唐诗宋词作品来概括一下登楼意象所寄寓的诗人情感。 1.游子思乡怀归 刘长卿 《同诸公登楼》 秋草行将暮,登楼客思惊。 柳 永 《八声甘州》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怨妇怀人盼归 王昌龄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3.壮志未酬的苦闷 韦应物 《登楼》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辛弃疾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担忧国家的命运、前途 李 煜 《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辛弃疾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知人论世:谈谈自己认识的杜甫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 子美 诗圣 李杜 诗史 “三别” “三吏” 杜工部 少陵野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生平分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写于此期。 (4)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 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等。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