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763864

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课时)课件2022--2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95701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生物,1.1.2,七年级,北师大,学年,2022--223
  • cover
(课件网)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难点) 叶 茎 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的散失 绿色肥厚,储存大量的水,且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 二、生物适应环境(笔记) (仙人掌) 仙人掌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根系发达 生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的另外几种方式: 颜色、外形都与环境类似的归于拟态 (1)外部形态适应 变身计:拟态 隐身计:保护色 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 (警告:防止被误伤) 震慑计:警戒色 (2)生理结构适应 (3)行为习惯适应环境 分析:以上这些例子均体现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但这种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三.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笔记) (1)蝗虫啃食庄稼 (2)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3)蚯蚓改良土壤 (4)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5)树木使温度降低 (6)蚊虫传播疾病 注意:湿地生态系统 (能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洪等特别功能,人们称其为“地球之肾”P19)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分析:大树的遮荫让大树周围环境变得凉快,所以是生物影响环境。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分析:蚂蚁让千里长堤溃决,所以是生物影响环境。 讨论(笔记) 3. 水质恶化导致水华(藻类大量繁殖)? 生物影响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 浮游植物巨增,导致水质恶化? 课堂小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生物适应环境:(普遍性、相对性) 拟态、保护色、警戒色、落花、落叶、冬眠、迁徙、洄游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1)蝗虫啃食庄稼 (2)人类工业生产排放废气 (3)蚯蚓改良土壤 (5)树木使温度降低 (6)蚊虫传播疾病 (7)大树底下好乘凉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湿地生态系统(蓄水抗洪、地球之肾) 1.庐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而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2.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环境 3.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是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当堂训练 C B D 必做题 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现象与此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似的是( ) 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 D.莲藕的茎和叶都是中空的 5.我们当地种植的新疆哈密瓜与原产地哈密瓜口感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6.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 体( ) A.都能适应环境 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B A D 7.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为刺 B.植物茂盛的地方空气湿度大 C.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D.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 8.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蚂蚁搬家 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9.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 A D 10.到了寒冷的冬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