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第109———110页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反馈,并引出邮票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吗? 生:邮票 师: 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邮票的哪些相关知识呢? 生: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邮资凭证。 生:邮票可以用来寄信。 生:邮票的种类很多。 … 师:同学们为这堂课做了这么充分的准备啊。 师:那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怎样诞生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播放:一天,爱丽丝.布朗收到一封很重要的信,她却不得不退还给邮差,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那时候邮费也称作邮资是由收信人支付的,因为爱丽丝.布朗支付不了昂贵的邮资,只能把信退还给邮差。为了避免邮差送信却收不到邮资的情况,1840年英国人罗兰.西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一便士黑邮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邮票仍用来支付邮资。 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通过贴邮票寄信来传递信息。 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设计很精美又有收藏的价值。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美的邮票。(一边欣赏一边解说邮票相关故事, 解释每张邮票都有一个价格指的是这张邮票的面值,) 师:刚刚大家欣赏了这么多有意思的邮票,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根据信函质量和地域的不同确定邮资) 师:同学们知道吗?其实咱们寄信粘贴邮票也有它自己的讲究,请大家仔细观察的这两封信上的邮票,说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张数不同,邮票的面值也不同。 师:也就是说这两封信的邮资不同。 师: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 师:那你们认为什么原因导致这两封信的邮资不同,或者说邮资的多少应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生1: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 生2:信封越重,花的钱越多,路程越远,邮资也越高。 师:很好,大家的想法很有道理。 师:确实邮资的多少与信函的重量和投寄的地址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到底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到第109页中间的表格。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邮资的收费标准。 二、小组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邮资标准 师: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在小组内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本埠”“外埠”“首重”“续重”“每重”等词,可举例说明。 从表格里你看懂了什么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 大屏幕上也同时呈现这个表格,供稍后讨论用。 (1)学生自学表格并交流。 合作学习要求: 1)、如何理解“本埠”“外埠”“首重”“续重”“每重”等词,可举例说明。 2)从金溪县仰山学校寄往金溪一中的48克信函怎么收费? 3)、从金溪县仰山学校寄往北京的139克信函怎么收费? (2)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3)学生交流汇报 三、精心点拨 解释“本埠”“外埠”“首重”“续重”“每重”等词, 生:“本埠”就是本市(本区域,本县内,本乡镇之间,或者本县与乡镇之间),“外埠”就是外地(本县以外的地方) 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首重”,什么是“续重”? 生:“首重”是指重量在100克以内,本市20克付0.80元的邮资,外地付1.20元的邮资 师:可否举个例子(让学生举例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