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3年11月2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智能化温室了解农业科技创新情况。 如何“藏粮于地” 第二章 问题研究 2020日照市涛雒镇第二届稻田文化节 在涛雒镇东石梁头村东港水务水稻基地盛大开幕 1.结合图表和实例,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人地协调观) 2.结合实例,简述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人地协调观) 3.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藏粮于地”的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学习目标 研究流程 理论研究 问题研学 实践探究 实例剖析 拓展研究 理论研究 含 义 明 晰 1.与“藏粮于仓”相比,“藏粮于地”的粮食储备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二者本质有何差别? 区别 藏粮于地 藏粮于仓 储备对象 实际产出的粮食数量 投入环节 粮食生产、仓储建设、仓储维护 附加效益 库存压力、财政负担、粮食浪费 本质 2.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_____。 提升耕地质量 耕地所具备的粮食生产能力 改善耕地质量环节 在粮食供给充足的年份改种经济作物,也可以通过休耕、轮作等方式缓解生态压力,在粮食短缺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 保护耕地数量和改善耕地质量 保证粮食数量上的供应 背 景 分 析 1.结合P55和相关图表数据,分析我国实施“藏粮于地”的有哪些有利条件? 分析思路 体现有利条件 ①1996年—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变化特点是什么? ②2004年前后的粮食总产量的走势有什么不同? ③读【拓展研究】表4,国内外粮价差距的总体变化特点是什么? ④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理论研究 粮食生产连续丰收 农业生产稳定性增强 国内外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经济总体向好发展 理论研究 背景分析 2.结合P55资料2,分析在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上,“藏粮于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矛盾原因 矛盾关系 ↓ 相互增益关系 “藏粮于地”作用 粮食 充足时 粮食 短缺时 矛盾的根源在于将粮食安全建立在大量的粮食库存基础上。 通过轮作、间作、休耕等方式,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修复退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被污染耕地,实现养地补肥的效果 调整种植结构,恢复粮食生产,由于耕地质量得到补肥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提升,因此得以保障粮食安全。 理论研究 措 施 遴 选 借鉴古代智慧 借鉴措施 借鉴意义 归纳现代措施 施肥、精耕细作、修筑梯田、基塘生产、兴修水利工程、作物轮作 ①主动适应自然,追求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②因地制宜采取耕地质量提升措施 ③轮作休耕、兴修水利等举措影响至今 ①建设高标准农田 ②适时休耕,提升土壤肥力 ③减少农田污染环境 ④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⑤轮作、套作、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 高标准农田(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实践探究 指标 单位 分级标准 1级(高) 2级(较高) 3级(中) 4级(较低) 5级(低) 有机质 g/kg >25 20-25 15-20 10-15 ≤10 pH / 6.5-7.5 7.5-8.0, 6.0-6.5 8.0-8.5, 5.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