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47296

24.月迹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89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4.月迹,教案
  • cover
24*月迹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四时景物”的主题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景象带来的不同乐趣。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我们能初步体会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领略大自然的美,陶冶我们感受美的情操。《月迹》里中秋月夜,我们和奶奶一起盼月、赏月、议月,在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下,透过皎洁的月色和月亮的足迹,我们感受到了童心的可贵。 学情分析 在前几篇文章的学习下,学生已经理解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自主阅读,体会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欣赏月之美,能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欣赏月之美,能体会作者动人的描写和细腻的感受,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描写月亮的古诗词你知道多少呢? 2、学生交流对“月迹”的理解。 3、完成学习单,检查预习。了解作者,落实生字词。 二、自主学习--“寻月” (一)默读课文,思考: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我们”的足迹又出现在了哪里呢? 月迹:竹窗帘儿、穿衣镜、葡萄叶儿、瓷花盆儿…… 足迹:中堂--院中--河边 三、字斟句酌--“赏月” (1)找出直接描写月亮的句子,试着读一读,说说你觉得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在对比中感受月亮的灵动之美和恬静之美。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动态描写: 1、“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等关键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到月亮的情态特别有趣。 2.穿衣镜上的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迹。 3.指导朗读,体会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 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静态描写: 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颜色美。(静态描写) 叠词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读来亲切可爱。文段中还有一些类似的词语,试着读一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 四、细品情味--“感月” 1、找出文中描写“我们”神态或心理的词句,读一读并交流探讨一下你的发现。 (1)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 气吹跑了呢。 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望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丝嫉妒。 我们便越发觉得奇了 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 2、在寻月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高兴→紧张→失望→羡慕、嫉妒→越发觉得奇了→来了兴趣 3、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 提示:设身处地,带着人物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