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92394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共4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6864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 cover
(课件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言: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 人,“安世济民”“功成身———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我欲因之梦吴越 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失向来之烟霞 代前文所写的仙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眉 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烟涛微茫信难求 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 暗 訇然中开 打开,动词 使我不得开心颜 舒展,动词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事情,名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 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 动作的方向,向东)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词类活用 3.使动用法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惊,使……惊 理清思路: 入梦缘由 梦 游 之 旅 告别明志 魂飞剡溪 凄清幽静 着屐登山 壮美雄奇 洞天仙境 神奇壮丽 和穆陆离 魂归枕席 憎恨现实 痛苦惆怅 黄昏山景 幽深恐怖 理清思路: 鉴赏梦境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怎么体现?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信 语 或 确实 谈到、说起。 有时 瀛洲 天姥山 虚 实 陪衬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雄奇和 高大的?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 “谈瀛洲” 把传说中的虚无飘缈的瀛洲和现实中的天姥摆在一起,给天姥涂上神奇的色彩。 ———作者用夸张和幻想来写天姥山的。 “连”、“横”、“拔”、“掩”--雄伟 “倒”、“倾”--高峻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赤城: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拔:超出、超过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1.把神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