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56346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21.1 一元二次方程 说课稿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9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21.1,一元二次方程
  • cover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二)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一元二次方程》,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第(1)节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二)、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快乐,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介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渗透类比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又根据大纲的要求,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因此这节课的关键则为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课堂实验的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分析 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九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较强。使得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接受知识也事半功倍。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变厌学为乐学。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①教法分析: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为了使学生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首先是探究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学生学习探究方法。其次是合作交流法,就是让学生共同讨论,有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特点,本节课安排了情景引入、新课学习、 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一)、情景引入 给出3个数据x,6, 3,请同学们自己编一道方程,并求出这个方程的解。这个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自己编方程的形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我又出示这样三个 数据:6, 3,x2 ,你还能编一个方程出来吗?因此在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引入本节课《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