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986816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提纲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171742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 cover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适应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因素: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所有生物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合作关系: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可以是互助的。 (2)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会发生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现象。 5.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1)合作关系:有的互助互利。 (2)竞争关系:也有的为生存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3)寄生关系:生物界中寄生的现象非常普遍。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身上,吸取营养。 (4)共生关系: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地衣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 3.保护色:生物可以改变自身颜色与环境类似保护自己,如变色龙。 4.警戒色:生物改变自身颜色,警示其他生物。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的适应,每一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6.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在草原上,草本植物的多少,会对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反之亦然。这就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互为环境条件的。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对环境中其他多种生物产生影响。 第2节 种群 一.种群 1.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2.种群:在一个区域里,常有许多同种生物的个体生活在一起。我们把这些生 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第3节 生物群落 一.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群落的结构 群落结构: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垂直结构:生活在同一森林里的各种植物种群,常具有极不相同的外形,有的长得高些,有的长得矮些;有的挺拔粗壮,有些则纤细矮小。这样就出现了植物群落的层次性或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时间结构:群落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内其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5.种间关系与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1)竞争关系:此消彼长,二者呈现相反的趋势。 (2)捕食关系:呈动态上下关系,食物减少,带动捕食者减少,食物增加,捕食者一样。 (3)互利共生关系:二者基本平行,同上同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物圈的范围:十千米以下的高空,十一千米作用的深海,距地面2~3千米的岩石圈。即水圈的大部,大气圈的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